昨天,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公布我國自主研制艾滋病疫苗已經順利完成I期臨床試驗。南京部分知名艾滋病防治專家指出,全球研究艾滋病疫苗已有25個年頭,至今未有結果。艾滋病疫苗I期臨床試驗成功僅肯定疫苗安全性,距離研制成功至少還須過兩大關。
據了解,我國艾滋病疫苗I期臨床試驗受試者共有49名,49位受試者接種疫苗后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接種疫苗受試者中產生了針對HIV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I期臨床試驗的完成,填補了我國艾滋病疫苗臨床研究的一個空白。南京市第二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姚文虎認為這個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有一定的安全性,且達到國際同類疫苗的免疫應答水平。他告訴記者,艾滋病疫苗主要是預防正常人感染HIV病毒。姚文虎說,從80年代初艾滋病毒被發現以來,全球科學家對艾滋病疫苗的開發研究已長達25年,至今沒有結果。而通常情況下,一個病毒被發現后,只需3—5年就能研制出疫苗。姚文虎解釋說,這主要因為艾滋病病毒非常復雜,型別多,病毒復制時不按常理“出牌”,經常亂碼,這給疫苗研制帶來相當大的困難。
姚文虎介紹說,中國艾滋病疫苗I期臨床成功表明,我國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經具備安全性,接下來的研究主要攻克兩大關:一是受試者接種疫苗后能否產生抗體;二是這種疫苗是不是適用于廣大人群。姚文虎說,目前國外不少科學家研究艾滋病疫苗時卡在第二個關口上。例如,近年來,國外一些專家嘗試以能引起普通感冒的腺病毒為載體來構建艾滋病疫苗。而這一突破性的研究在帶有艾滋病毒的猴子身上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并在一部分病人身上證明了其應用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但對大人群的臨床結果尚不可知。姚文虎認為,我國艾滋病疫苗研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經過二期臨床研究、三期甚至更多的考驗。
文章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