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正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的第十六屆世界艾滋病大會豐富多彩。圍繞本屆大會“立即行動,防治艾滋(Time to Deliver)”的主題,與會者包括來自一百六十個國家的代表用各種形式,交流預防艾滋病的經驗,表達抗擊艾滋的決心。這是在會議大廳展出的由巴西服裝設計師用安全套制作的裙裝。 中新社發 曾利明 攝
無論是非典、禽流感還是艾滋病,在今天世界公共健康歷史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們都喚起了人們對于自身所處環境和社會關系的重視。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除了彼此依靠,別無選擇。 25年前,當人們第一次發現一種被稱之為艾滋病的病毒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在后來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中,艾滋病成為最難治療,卻又最快傳播的一種疾病。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今年8月剛剛公布的數字顯示,全世界有近6500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死于艾滋病的人已達2500萬。每天有11200人感染病毒,8000人死于艾滋病。這意味著每10秒鐘這個世界上就有1個人因為艾滋病死亡。 艾滋病的歷史起源不在我們的分析范圍之內,但是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體系,卻是目前針對艾滋病防治的中心任務。而這個信任體系的范圍,一開始就是以消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污名和歧視為對象的。剛剛在多倫多結束的第16屆世界艾滋病大會,從很大程度上關注到這個問題。圍繞對艾滋病感染者和他們的群體的關懷,正是基于這種信任體系而展開的。 首先,建立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間的信任,是在全球范圍內消除艾滋病的“信任元素”。在今天的世界上,艾滋病防治的非政府組織中,既有大基金會斥資成立的研發和資助組織,又有艾滋病感染者自己的互助組織。因為NGO的行動方式和他們的組成,讓他們更容易接觸到感染者人群和高危人群。比較典型的是,在非洲國家,由于政府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作為有限,非政府組織成為了防治工作一線的主力,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合作也在非洲找到了很好的樣本。 其次,更重要的是,社會各層對病毒感染者的信任,成為了今天艾滋病防治的主要力量來源。盡管大量的數據已經表明,與艾滋病感染者正常相處不會感染艾滋病,然而究竟有多少人能夠在與艾滋病感染者共處時從容鎮定,恐怕還是個未知數。更何況在文化差異性較大的地區,人們對于艾滋病的認知普及尚未完成,更談不上積極地參與預防和關懷感染者。要知道感染者也有正常人的生活,而這種生活正是社會信任所給予的。 再次,從此次艾滋病大會傳遞出來的消息來看,女性感染者已經超過了感染者總數的一半。因此,建立男人與女人之間的信任和平等關系,也成為了艾滋病“信任疫苗”的元素。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專家都承認婦女在艾滋病方面具有脆弱地位,這不是因為婦女處于高危地位,而是因為男性。因此UNAIDS執行主任皮奧特不無感慨地說:“女性只有身體是自己的財產。”也因此越來越多的女用避孕套、女用殺菌劑在此次艾滋病大會上被公布出來。性別之間的信任關系,是艾滋病防治中最艱難也最有必要的新問題。 信任的要素是雙方對彼此的目的了解,對彼此的行為負責,對彼此的方式接受。無論在今天全球艾滋病防治的過程中,還有多少信任關系需要建立,但是艾滋病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痼疾,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痼疾更涉及到人權、平等、貧富等全球公共問題。 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是世界上艾滋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而今天非洲國家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這其中的公共健康鴻溝,折射出一個更大的信任命題。 每一種疾病的防治,除了物質基礎之外,還不可否認地有精神基礎。無論是非典、禽流感還是艾滋病,在今天世界公共健康歷史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們都喚起了人們對于自身所處環境和社會關系的重視。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除了彼此依靠,別無選擇。 |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