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前)跟“媽媽”一起做飯。
下崗職工王文英家
小武說:“我是個幸運的孩子”
天剛蒙蒙亮,鬧鐘便響了。王文英一骨碌爬起來,叫醒了女兒璐璐。今天,她們要帶著一個新的家庭成員小武到天安門廣場去看升旗儀式。
小武的父親死于艾滋病,母親是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現在的她,就讀于一所護士學校。
小武要來度假,讓王文英一家忙開了。小武來的前一天,家里的老電視突然“罷工”,急得王文英給丈夫下了“命令”:“修不好就買個新的回來。”
曾經從事醫藥工作的王文英1993年下了崗,家境并不寬裕家里開銷基本上靠在物業公司工作的丈夫支撐。她說:“我們沒有能力給小武更多的經濟上的幫助,但我們會盡力給她營造愛的氛圍。”
歷經坎坷的小武是個內向的孩子,她已經習慣了長期把自己的心門緊閉。“剛開始,基本上是我們問一句,她就回答幾個字。”王文英微笑地看著眼前親密地擁在一起的兩個孩子。“但現在已經好很多了。”心臟不好的她終于舒了一口氣。
在天安門金水橋上,兩個一般大的孩子手拉著手照著相。
她們更喜歡湊在一塊看電視,都喜歡風格活潑的節目,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小武喜歡超級女生,我喜歡周杰倫。”璐璐開心地說,一旁的小武則低頭害羞地笑了。
手拉手,一起嘗過了麥當勞、坐了過山車……小武變得越來越開朗。“比起一些孩子,我已經很幸運了。至少媽媽還在,我還可以上學,甚至來了北京。這樣已經很好了。”小武說:“而且,我還多了好媽媽和好姐妹。”
德籍華人喻恒家
聰聰說:“我要到北京讀大學”
德國都芳漆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德籍華人喻恒先生已經不止一次參加這一愛心活動了。此次,一個11歲的男孩走進了他的家庭。
幾年前,聰聰的父親在獻血時染上艾滋病去世了,他的母親又病重在床,正在讀小學五年級的聰聰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艾滋病致孤兒童是無辜的。他們特別需要關懷。”喻恒感嘆著。
盡管工作繁忙,喻恒仍然抽出時間來,與夫人一起帶聰聰出去游玩。“那天在海洋館,我看到了鯊魚、海豚,還有海獅。”說到這里,聰聰的眼睛閃著光。
“聰聰十分聰明、也很活潑。”喻恒說:“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他比同齡孩子要成熟一些。你看,早上7點他就準時起床了,換下的衣服也自己洗。”
“我將來要像喻伯伯一樣當董事長。”聰聰的話讓一家人笑了起來。“你怎樣才能當董事長?”喻恒問他。“勤奮、努力讀書!”虎頭虎腦的聰聰說:“我要到北京來讀大學。”
“聰聰是很有天分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得不到培養的機會,真是很可惜。”喻恒已經跟聰聰約定好,每個學期,只要聰聰有進步,就接他來北京。
“人要有愛心。愛自己不難,愛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也不難,難的是愛陌生人。我們都要學會愛陌生人。”喻恒說。
張彩彥女士家
小文儼然成了家庭小主人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此刻,小文正在和他的“媽媽”認真地練唱一首叫《感恩的心》的歌。
小文的“媽媽”是連續參加過3屆“愛心家庭”活動的張彩彥女士。她說:“練唱這首歌,是想讓孩子知道愛是雙方的,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得到關愛的時候,也要學會去關愛別人。”
小文今年15歲,在他還不滿12歲的時候,親生父母在3個月中相繼去世。“他們去世的時候,我就不想上學了。”小文低著頭小聲地說,手不停地摩挲著板凳。
“小文比我兒子小一歲。”張彩彥說:“每次來,兩個人總是同吃同喝同住,我把他也看成自己的兒子。”如今的小文早已和張彩彥母子相稱了。“對小文,只能更關心。我要讓他與我兒子同樣感受到母愛,讓他們一起成長。”張彩彥說。
每年都要“回家”一兩次的小文,已經儼然是這家里的一個小主人:招待客人、接聽電話,還跟著“媽媽”學做飯。
“今年暑假我還給他請了一個私人教師,教英語和數學。我還和他學校的老師一直保持聯系,以便隨時了解他的情況。”在望“子”成龍方面,張彩彥也絲毫沒有例外。
“多一個兒子,就多了一份牽掛。”張彩彥說:“我并不想僅僅給他經濟上的支持,更想讓他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希望他能夠像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幸福。”
鏈接
據了解,全世界目前大約有1500萬因艾滋病失去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兒童。有關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報告艾滋病感染兒童人數為1535名,失去父母雙方的艾滋病致孤兒童接近1萬人。
據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李啟民介紹,今年是第二次舉辦入住“愛心家庭”的活動,選擇的家庭基本都是普通家庭。他說:“我們計劃從現在到2008年,每年都舉辦一次關愛艾滋病致孤兒童的活動,進一步動員全社會來關愛這些孩子。”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