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楊振嶺在校園里快樂地學習、生活著,盡情體會著大學生活的豐富與充實。一天下午上課回來,二舍前樓樓長告訴他:“有個‘紅十字會’的人來找過你。”
回到寢室不一會兒,“紅十字會”的電話很快打過來了?!艾F(xiàn)在有名白血病患者,急需移植造血干細胞。我們從檢索中發(fā)現(xiàn)你有適合配型的可能。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捐獻?”
楊振嶺有些激動地回答:“愿意,愿意!”但他也知道,從尋找配型到配型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開始配合紅十字會的工作,忙碌在校園和紅十字會之間。每次檢測過后,都有一些消息傳出來。剛開始時,醫(yī)生告訴他說,他的配型只有5個HLA相符,可能最終用不上,從病人角度考慮,要爭取找到6個以上HLA相符的配型。
又過了段時間,紅十字會的人又打來電話說,高指標的配型沒有找到,病人急需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shù)。他很快就又去了紅十字會,配合進行新階段的配型檢測。直到基本確定配型相符時,他才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父母。可當遠在蘇北農(nóng)村的母親得知兒子要捐獻造血干細胞時,出于對兒子健康的擔心,始終猶豫不決。
他開始想盡辦法說服父母,跟父母談起那個不幸的女孩,談起白血病治療的昂貴花費。他對父母說:“她能找到配型合適的骨髓的幾率是三十萬分之一。大家擔心捐獻造血干細胞可能對我的身體造成一些損害,但我是她生命的惟一希望。如果我不給她捐獻干細胞,她沒有適合配型的干細胞移植,可能就會死去!”
哪怕是在母親最猶豫的時候,他都堅持著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承諾,他對科學的信心和對生命的關(guān)愛,讓負責接待他并與他談話的醫(yī)生都很感動。
他的勇敢和堅定打動了所有人,全家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做了一致的決定,全力支持他救助那個患病女孩。母親和弟弟甚至還在移植手術(shù)前,從蘇北農(nóng)村趕到哈爾濱,堅持陪伴著他進入醫(yī)院,堅持陪伴著他完成整個移植手術(shù)。
2006年8月5日,楊振嶺住進了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病房。8月8日,開始注射動員劑,以便加速生成造血干細胞,并使之達到外周血中,以利于采集,但這種藥物對人體有一定的刺激。
藥物的副作用一度使楊振嶺感到有些不適,在身邊陪護兒子的母親看著心疼,總是忐忑不安。楊振嶺微笑著對母親說:“這是正常反應,我能挺得住?;颊攥F(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隔離艙,身體所有的白細胞都被殺死了,沒有任何免疫能力,她在等待著我的造血干細胞,無論怎么困難我一定要堅持下去?!?/FONT>
經(jīng)過4天的動員劑注射,楊振嶺外周血中的白細胞數(shù)量達到了要求。即將走上手術(shù)臺的楊振嶺不但沒有絲毫畏懼,反而急切地盼望手術(shù)快點進行,他知道,有一個生命正在等待他的血液點燃起重生的希望!
8月11日,楊振嶺躺在手術(shù)臺上,通過血細胞分離機近4個小時的分離,順利地從楊振嶺外周血中采集到含造血干細胞的50毫升救命血液。
當人們翹首期盼著移植手術(shù)成功時,從患者那邊傳來的消息卻不容樂觀。由于患者病情嚴重,還另外需要含造血干細胞的血液50毫升。當需要進行第二次采集的消息證實時,人們都把關(guān)注的目光放在了楊振嶺身上。大家都擔心,連續(xù)兩天大量分離可能會對楊振嶺的健康造成損傷,更何況在首次分離后楊振嶺出現(xiàn)了低燒和頭痛現(xiàn)象,再次捐獻可能會造成身體更加不適。
此時,醫(yī)生也不好判斷,始終為兒子擔心的母親勸楊振嶺放棄,可楊振嶺卻堅定地表示要進行第二次采集。
8月12日,醫(yī)生再次向楊振嶺身體注射動員劑,再次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工作。面對堅強、執(zhí)著、始終微笑的兒子,母親流淚了。
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楊振嶺的堅強給探望他的師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醫(yī)院就醫(yī)的很多患者及其家屬也來到病房外,關(guān)注這個無私、勇敢的青年學子,對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給予無聲的敬意。
當100毫升救命的液體輸入到患病女孩體內(nèi)時,白血病女孩的媽媽流淚了,她說:“我們?nèi)叶几兄x這位大學生,他給了我女兒第二次生命,好人一生平安!”同樣的母愛,同樣年輕的生命,在這一刻共同譜寫了壯麗的人生樂章。這是一次跨越生命的奉獻,因為奉獻,締造了一個生命奇跡!
日前,哈工大團委授予楊振嶺“優(yōu)秀大學生”稱號。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