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許志堅過26歲生日
“我要為他捐獻造血干細胞。”古都西安,200多市民排起長龍,自愿驗血、登記自己的有關資料;“你一定要安心養病,我們都在支持你。”江城武漢,八方百姓陸續趕來醫院,為他打氣鼓勁;“請你們想想辦法,救救我們的愛心戰士。”泉城濟南,“愛國擁軍模范”、濟南市紅十字會“兵媽媽”愛心團團長齊亞珍來回在濟南、武漢紅十字會,為治療他的病積極奔跑呼吁……
許志堅,1997年12月入伍,廣空航空兵某部一個普普通通的戰士。2002年6月不幸被確診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初期,由于一直未能找到匹配造血干細胞移植,今年4月病情轉入加速期,生命隨時可能受到威脅。得知許志堅的病情發展后,部隊、社會紛紛伸出關愛之手,以期搶救戰士的年輕生命……
一個戰士的病怎么會牽動這么多的人?怎么能夠引起社會的激情關注?
“沒有部隊和戰友們的愛,我早已不存在”
入伍后的許志堅是一個陽光燦爛、充滿激情的人,一天到晚笑呵呵,渾身上下都是勁,工作搶著干,好事搶著做,經常受到部隊領導和戰友們的褒獎。1998年至200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優秀士兵;2001年4月,作為優秀士兵,被選送司訓大隊學習汽車駕駛;同年8月,作為技術保留骨干,調油料股擔任油料保管員兼司機……不僅僅因為有出色的工作表現,更令人羨慕的是許志堅有一個棒身體,每天堅持一小時跑步鍛煉,不管零下多少度的冬天照樣洗冷水澡。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就在他放開手腳施展抱負的時候,2002年6月3日,一個許志堅從未聽過的病名將他所有夢想重重擊碎。許志堅有生以來第一次對自己的生命感到絕望,甚至有用死了卻余生的想法。他說:“這種病是絕癥,沒得治的,死去是最好的辦法。我不想拖累部隊,也不想拖累家里。”
要相信現代醫學,更要相信部隊是我們的靠山。當時專門陪同許志堅到武漢解放軍161醫院做復查的油料股蔣協理員和風細雨的說:“你一定要有信心,生活在軍營里的每一位成員都是戰友兄弟,即使有天大的困難,也會得到幫助。”許志堅住院后,部隊專門派一名戰士陪護,照顧他的生活起居;領導每次到武漢出差,都會買營養品到醫院探望,鼓勵他堅定信心勇敢與病魔作斗爭。為尋求骨髓移植配型,部隊通過軍隊醫療系統,將他的骨髓資料輸入北京中華骨髓庫和臺灣骨髓庫。為配合化療,需要每天或兩天打1支60元的干擾素自費藥,這針一用就是兩年,部隊全部為他報銷藥費。為尋找更好的藥物治療辦法,部隊領導派人與解放軍301醫院、解放軍四醫大附屬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南京東大醫院等多家醫療單位機構聯系,咨詢治療的良藥妙方。當他們打聽到西安有一家中西醫結合治療白血病的醫院效果不錯時,專門派干部陪他到西安求醫……
“想方設法搶救戰士生命。”7月26日,廣空領導得知許志堅病情加重后,再次作出批示,要求機關部隊有關部門想辦法積極救治他。許志堅所在師專門指定一名領導,負責聯系醫療系統,治療他的病,并通過新聞媒體積極呼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獻造血干細胞,以期找到合適配型,根治他的白血病。
4年來,許志堅所在部隊在醫療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為他的病開支各種費用14萬元。廣空黨委從2003年以來,也為他下撥了2.3萬元的特困救濟。
“我很留念部隊,如果病能治好,我還想回到自己的崗位去。”許志堅說,要不是部隊領導和戰友的關心幫助開導,我可能早就死去。部隊的這份情和愛,我不會忘記。
“他們生活得很困難,比我更需要愛”
“是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你幫助了我。聽說你病了,我無論如何要來看看你。” 8月4日上午,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女大學生、來自山東濰坊農村的姬海杰,在母親的陪同下,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專程趕來醫院看望這位素未謀面的“恩人”許志堅。
2003年11月,許志堅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得知就讀當地大專的姬海杰因父親患病去世、家庭經濟困難,正面臨失學的處境。患病前就曾資助過貧困山區失學兒童、關注過艾滋病患者的許志堅,從自己積攢的工資里拿出了600元錢附帶一封鼓勵的信寄了過去。之后,又陸陸續續給她寄生活費用,直到2004年小姬畢業。這期間的多次通信,許志堅從未談到自己身患重病的事,而隨著小姬的畢業工作,他們的通信也慢慢間斷。
出生于陜西綏德農村的許志堅知道貧困的滋味,從小那飽一餐、餓一餐的日子至今仍記憶猶新,是勤勞節儉的父母供他完成了高中學業。可是,當許志堅從媒體得知還有人比他更貧困,連學都上不起時,他那蘊藏著的愛心被激活了:“我要盡我的能力幫助他們。”尤其是患病后,飽償過病痛折磨的他,更加關注艾滋病、白血病患者等弱勢群體。許志堅說:“我還有6、700塊錢的工資,患病有軍隊的醫療保障。他們啥也沒有,生活得很困難,比我更需要愛。”
去年12月,許志堅通過“兵媽媽”齊亞珍得知在鄭州上大學的貴州籍大學生劉云云因患白血病失去生活勇氣后,專程趕到鄭州市省人民醫院看望安慰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鼓勵她,給這位因家庭貧困無錢治病的不幸患者送去了精神上的些許慰籍。今年3月下旬,許志堅再次買來營養品到醫院看望劉云云,給她端水打飯,聊家常,臨走前照樣給她留下200元錢。盡管這些對于治療她的病來說,很是微不足道,但小劉已經非常滿足。她在最近給許志堅的來信中說:“……我不知道這樣一個病魔纏身、一無是處的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是你的到來讓我看到了光明,堅定了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及自己人生的方向……”
今年2月24日,許志堅從電視媒體得知安徽阜陽一位叫任楠楠的小女孩,因父母去世成了艾滋病孤兒而上不起學后,心里一直揪著。他通過114查號臺聯系到阜陽艾滋病貧困兒童救助協會,第二天就買了100多元的學習用具和100多元的食品,站了6個小時的火車,從武漢趕到安徽阜陽。因為是雙休日聯系不到工作人員,許志堅在阜陽守候了兩天,才找到在王店鎮醫院住院的任楠楠,幫她交了學費,鼓勵楠楠堅持學習,與病魔作斗爭。今年4月初,許志堅從《武漢晚報》得知湖北鄂州一位家庭貧困的10歲男孩萬浙東,因患急性白血病住進武漢同濟醫院后,經常買來水果到醫院探望他,和他交心做朋友,鼓勵小浙東要勇敢。
“他們已經在承受肌體上病痛的折磨,不要讓他們在精神上也受折磨,哪怕是一點點的安慰,他們都會感到無比高興。”許志堅說,病痛對于誰來說都是不幸的,同在一間醫院同在一個病房住院的病友,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他住院期間,經常幫病友、幫醫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提起都會真心地夸他。2003年7月,河北籍病友郝建立患了靜脈曲張病住進醫院,手術后無法下床,又沒有家人照顧。許志堅把他當親人,端水打飯,倒屎倒尿。江城武漢,火爐七月。許志堅天天堅持幫他擦背換衣服,整整照顧了半個多月。80多歲的離休干部秦福殿得了腦血栓病,行動不便,子女不在身邊,平時只有70多歲的妻子照顧,半年多時間,許志堅經常幫他打飯送水、讀報紙、陪老人說話交流,使老人很寬心地度過住院時光。
許志堅患病后并沒有把病情告訴父母,他不想老實巴交、本就生活在貧困山區的父母再為他的病操心,即使回家探親需要吃藥,許志堅也會躲過父母的視線,偷偷地用。“娃啊,你都掙工資了,就沒想要幫幫家里?”“我在外面開銷大……”面對從不知情的母親的責問,許志堅總是這樣搪塞過去……
“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一天,我就會付出我的愛”
“重病中,他仍關心別人”、“請救救‘我們身邊的叢飛’”、“讓生命燃燒到最后一刻”……
盛夏炎日,激情七月。許志堅身患重病堅持用自己微薄的工資收入和真情資助艾滋病孤兒、白血病患者、貧困山區失學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的愛心行動,七月初經地方媒體和網絡報道后,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有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有部隊的無比關心,有父老鄉親的祝福和期盼,依靠現代醫學技術,你一定能夠戰勝疾病!” 7月25日,是許志堅26歲生日,他的老家陜西省榆林市代市長李金柱得知許志堅的愛心行動后,專門給他寫來親筆慰問信,特批歷史以來最大的一筆個人救濟款10萬元,派代表專程趕來給他過生日,代表全市350萬人民為他送上生日祝福。“兵媽媽”齊亞珍得知小許的愛心行動后,三次從濟南趕來武漢,為治療許志堅的病奔跑呼吁,每次來都住在醫院病房陪護他。她還通過山東、湖北慈善分會,緊急聯系到中華慈善總會,把一種叫“格列衛”的能有效緩解白血病的藥品免費提供給許志堅服用半年。
戰士無私付出愛,我們用心愛戰士。7月22日晚,武漢市工商局江漢區分局沈建松局長從電視臺知道許志堅的情況后,一晚上沒合眼。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局里有關人員到醫院來看望慰問小許,號召所屬單位全體人員為他捐款、捐骨髓。“我要給他捐骨髓,怎么捐?”7月下旬以來,武漢市紅十字會每天都要接到幾十個要求給他捐獻骨髓的電話。醫院病房里,每天都有陌生人來看望許志堅,或捐款,或送花,或表示要給他捐獻骨髓。
“這娃蠻好,可會照顧人,大家要一起關心把他的病治好。”一位兩年前在醫院做護工時認識許志堅的老大姐知道他回來住院后,每天從家里煨好燙送到小許床前說:“我能做的就這些,給你補補身體。”目前,許志堅已收到各方面捐款共計20余萬元,社會各界人士捐獻骨髓登記仍在繼續……
面對部隊和社會這么多人的關愛,許志堅說,我會堅持走我自己的路,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一天,我就會付出我的愛。生命的長短不能代表什么,關鍵是要生得有意義,能夠為社會留點價值。如果我的病沒有治好的希望,我會把社會的愛心轉贈給社會最需要的人,把遺體捐獻給醫學搞科研,將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讓他們恢復光明。許志堅還希望通過他的事情讓大家多關心白血病患者、艾滋病兒童和其他弱勢群體,他們生活得很艱難,更需要大家的愛。
當然,許志堅并不想早早地死去。他說:“長這么大我還沒有報答過生我養我的父母,他們更渴望我的愛”……說這話時,記者看見許志堅的眼圈濕潤了。
文章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