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大一博士,1952年生于中國臺灣,長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74年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學士學位;1978年獲得哈佛醫學院博士學位。致力于艾滋病研究二十多年,發表學術論文近三百篇;于1996年發明“雞尾酒療法”;是美國與中國多所高校的榮譽博士、榮譽教授。
提起艾滋病治療,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雞尾酒療法”。今年正值“雞尾酒療法”發明十周年,《生命時報》記者獨家采訪了該療法發明者、美國艾倫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兼總裁何大一博士。
《生命時報》記者(以下簡稱生):如何定義“雞尾酒療法”?從該療法誕生至今的10年間,有多少患者受益?
何大一(以下簡稱何):所謂“雞尾酒療法”,就是將幾種藥物混合在一起,同時發揮不同作用,也可稱之為“多種藥物療法”。整個國際社會大約有200萬至350萬艾滋病患者受益。
生:這一療法是如何發現的?
何:在1994—1995年,我發現,艾滋病病毒(HIV)會在患者體內快速復制,不斷變異。這種特性使得HIV很容易逃脫藥物的攻擊。我意識到,只用一種藥物來治療艾滋病顯然是不夠的,作用不明顯,需要多種藥物的配合治療,這樣就能使病毒對藥物的抵御能力下降。這就是“雞尾酒療法”的基本原理。
生:經過了10年,“雞尾酒療法”是否有了不同的組合或創新?
何:10年前,“雞尾酒療法”可使用十幾種藥物,現在可使用的藥物已達24種,增加了一倍之多。這樣,藥物的組合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組合更先進了,副作用也就更小。雖然是多種藥物聯合,但患者仍是每晚服一片即可,療效要比過去好很多。
生:“雞尾酒療法”是否存在不足,有沒有辦法改善?
何:不足體現在三方面:第一,“雞尾酒療法”能控制病毒復制,但不能殺死、消除病毒,患者必須持續吃藥。第二,多種藥物治療雖然很有效果,但仍有副作用,很多患者承受不了,于是中途放棄治療。第三,藥物費用依然昂貴。在美國,一年“雞尾酒療法”要花費1萬美元。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價格雖降了很多,患者仍負擔不起。幸運的是,現在整個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都在努力,想辦法降低藥費,讓所有患者都能吃得起藥。
生:您最近從“比爾·蓋茨基金會”得到一筆2400多萬美元的捐贈,您是否計劃用它來繼續研究“雞尾酒療法”?
何:不。我計劃將贈款主要用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這也是我過去幾年中的主要工作。預防和治療艾滋病,最重要的就是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
生:您第一次接觸艾滋病病例在什么時候?
何:那是1983年,我還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作住院醫師。那是一個30多歲的男性?;颊咭郧暗慕】禒顩r一直不錯,但進醫院時已有肺部、腸道等多處感染。從臨床癥狀看,患者的整個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我當時認為,這一定是一種特別的病原體感染。后來幾天,陸續送來了5名患者,癥狀完全一樣,病史也表明是免疫系統的問題,而且可能是人與人之間傳播。從那時起,我就決定要研究艾滋病。
生:您認為世界各國艾滋病防治的現狀如何?
何:從世界范圍和流行病學的角度看,人們對艾滋病的三種傳播機制已經很清楚。但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還在擴散。要防止其進一步傳播,主要取決于政府的重視與決心。政府要教育民眾,比如性生活時要用安全套、避免共用針頭等。在過去25年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泰國、烏干達、塞內加爾等國艾滋病防治進展很好。也有不成功的例子,其主要原因在于對艾滋病沒有足夠的認識、否認艾滋病傳播的現狀。但病毒是不分國界的,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流行瘟疫。我認為,喚起政府的清醒認識,是防治艾滋病的最大挑戰。
此外,新聞媒體的作用也很重要。各種采訪、報道,架起了解艾滋病知識的橋梁,教育了民眾,更重要的是教育了政府,使政府對艾滋病防治有了全面的認識。
生:您如何評價中國的艾滋病防治現狀?
何:2003年以來,由于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來加大干預力度,中國艾滋病防治情況有了很大改善。我本人也參與了中國防治艾滋病的一些活動。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2003年,參加由中國清華大學等院校和艾倫戴蒙德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艾滋病防治峰會”。在會上,還發起了“中國艾滋病防治行動”。此后在2004、2005年,中國加強了對艾滋病防治的宣傳,各省都播放了姚明和美國球星約翰遜合作的預防艾滋病的公益廣告,這對艾滋病防治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中國,艾滋病防治的各方面發展,包括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和防治力度等,都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文章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