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辛萬苦,39歲的閻英昨生下前夫的孩子,但新生兒臍帶血不配哥哥骨髓
面對身患絕癥的兒子和已離婚的丈夫,為救身患白血病的兒子,39歲的閻英克服重重困難,與前夫再度懷上了孩子,希望用新生兒的臍帶血來換回大兒子的生命。
昨日上午,閻英第三個孩子順利出生,但骨髓配型的結果卻無情地擊碎了她最后的希望。
噩運篇患重病大兒須移植骨髓
昨天下午,在川大華西醫院血液科,有一位13歲的特殊病人,由于生病和接受化療,他身高僅1.3米,體重只有30公斤。他的名字叫秦新發。
據了解,在7歲多時,小小的秦新發常常感到膝蓋疼痛,下肢無力。2002年3月份,閻英與丈夫秦德強離了婚。但兩人協議:閻英養生病的大兒子,小兒子跟丈夫生活,但丈夫掙的錢給大兒子治病。隨后,母親閻英背著他四處求醫。最后經首都兒童醫院確診,秦新發患的是骨髓異常增生綜合癥,又稱白血病前期,必須要做骨髓移植手術。
空歡喜 弟弟不能獻骨髓
去年5月15日,四川省臍帶血干細胞庫工作人員給秦新發和秦新富兄弟倆進行配型。拿到兄弟倆配型完全吻合的結果,欣喜若狂的閻英給華西醫院血液科專家打了一個電話。
“醫生告訴我20萬做骨髓移植。當時我疏忽了,沒有給醫生說供者只有10歲。”這個疏忽讓閻英后來空歡喜一場。由于秦新發的弟弟只有10歲,在醫學上年滿18周歲才能捐獻骨髓,骨髓移植手術又被擱置了。
愛心篇援助之手伸向重病兒
在得知閻英的遭遇后,貴陽市仁懷市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當地婦聯和工會等單位也紛紛發起捐款。短短幾天時間里,捐款達到了20.1萬元。就在此時,閻英的一個小疏忽,卻差點引來軒然大波。
在入院治療過程中,醫生檢查時發現秦新發患有乙肝,需先進行保肝治療,不能馬上手術。當地有關部門據此對捐款的使用提出異議,認為繼續使用捐款改變了用途,違背了捐款人的初衷,應該“專款專用”,于是患者在入院治療3個月花去2.3萬元捐款后,不得不出院回家。
隨后,新華社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后,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當地民政局首期撥出的5000元專款匯出后,患者秦新發重新住進醫院,繼續接受治療。
懷前夫孩子 媽媽要救兒
頂壓力懷胎 十月救兒命
去年年底,看到關于新生兒用臍帶血救哥哥的報道以后,閻英作出了一個驚人決定:與前夫再生一個小孩,來救生病的兒子。開始,前夫一直不同意她的想法。去年冬天,閻英找到前夫再度商量此事,就在前夫沉默不語時,兒子秦新發開口了:“爸爸你就和媽媽和好吧,再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來救我,我不想這么快就離開這個世界。”兒子的哀求打動了父親。經過重重磨難,閻英懷孕了,預產期是今年9月7日。
8月初,閻英帶著患病的兒子住進醫院。在兒子住院期間,閻英的肚子也一天一天大起來,她的身子日益笨重,行動越來越不方便。可為了照顧兒子,她一天24小時待在醫院里。醫院租躺椅每晚要5元錢,閻英花10元錢買了一張草席,每天晚上就直接睡在地板上。見到此景,病友和醫護人員十分感動,他們紛紛捐款捐物,并從生活上提供各項幫助。
8月31日,隨著預產期的臨近,閻英住進了成都市九醫院,兒子則留在醫院由前夫照顧。一直守護閻英的家人說,閻英幾乎整夜都沒有怎么睡覺,心中還掛念醫院里的兒子。
順利分娩等待奇跡降臨
昨天上午9時許,閻英被推進手術室。隨后,四川省臍帶血干細胞庫的工作人員也進入手術室,隨時準備采集新生兒臍帶血。
手術期間,秦新發和爸爸守在手術室的門口,等待奇跡降臨。9時30分,兩個裝有臍帶血的血袋被四川省臍帶血干細胞庫的工作人員拿出了手術室,臍帶血立刻被送往臍帶血干細胞庫,等待已久的專家將對其進行配型。9點50分,手術室的門開了,主刀醫生楊軍高興地說:“是個兒子,6斤重,母子平安!”
5分鐘后,臉色慘白的閻英被推出手術室,小新發撲在媽媽的身上號啕大哭。她用微弱的聲音安慰著:“媽媽沒有事情了,乖兒子不要哭!”
失望篇太無情 臍帶血配型失敗
“配型失敗,不能進行臍帶血植入!”經過5個多小時的配型,下午5點15分,終于出來結果了。這是誰都不愿見到的結果。四川省臍帶血干細胞庫專家組組長汪成孝解釋說:受體和供體的干細胞需要經過3個位點、6個等位基因的配型,6個完全吻合,醫學上就是“全相合”,同胞血緣有25%的幾率。但是,這個新生兒和小新發的等位基因中只有1個完全吻合,從醫學角度上說,不適合做造血干細胞移植。
下午6時許,四川省臍帶血干細胞庫的工作人員把結果報告單送到了秦德強手上。小新發一直在沉沉的睡夢中,秦德強說兒子一宿沒有休息,看到媽媽和弟弟平安,才終于睡個踏實覺。秦德強不知道怎么給醒來后的小新發解釋這個殘酷的結果。對于這個結果,不善言語的秦德強幾乎說不出話來。“不能告訴閻英,讓她好好休息兩天再說!”沉默良久后,這是他唯一說出的話。
知道這個無情的結果后,醫護人員都不忍心告訴閻英,她剛剛生產,身體極度虛弱,一旦遭受精神打擊,后果不堪設想。
最后希望等待中華骨髓庫配型
昨晚,華西醫院血液科副教授徐才剛稱,目前的情況非常糟糕。秦新發唯一的生機便是繼續接受化療,以控制骨髓的病變。與此同時,可以向中華骨髓庫提出申請,從現存200多萬例骨髓中,尋找適合小新發的骨髓,并進行移植手術。“但這要耗費近6個月時間,小新發病情是否能控制住,則充滿了變數。”對此,徐才剛表示了擔心。
文章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