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則報道稱:福建省閩清縣城有位劉姓家長為避免正在讀高中的兒子在交友時可能造成“麻煩”,便時常為兒子補足安全套。這一被其兒子同學稱為“開明”的做法,招致鄰居和親友的非議。
劉某的兒子早戀,劉某發現后對兒子進行嚴厲的批評,但兒子就是不聽他的,堂而皇之地表示“要為愛情而戰”。為此,父子倆每每“交戰”,都是劉某敗下陣來。不得已,劉某放棄了對兒子的愛情的阻撓。可又擔心兒子出事,無奈之下,劉某只得教兒子如何使用安全套,并為其提供,而且每天翻查兒子書包是否有“套”,發現用完就予以補足。劉某的“性教育”在其兒子的同學中傳播開來,不少男生還十分羨慕劉某兒子有個開明的父親。
劉某的鄰居和親友得知劉某的這種“教育新招”后表示擔憂。他們認為,家長這樣做是對孩子和社會極不負責的行為,這種“教育”行為只能是慫恿孩子滑向深淵。但是,劉某認為,當年大禹治水,只疏不堵的做法是很可取的。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性教育開展得很好,許多父母就給讀中學的子女書包里塞安全套。
無獨有偶,又有一報道,“我簡直不敢相信平時看起來乖乖的兒子竟然是一個‘花花公子’,他才17歲啊,還是個中學生。”家住重慶小龍坎的譚女士說,星期天,她替兒子章毅洗牛仔褲時,在后袋里發現兩個安全套。兒子居然平心靜氣地說:“那是我的,你別給我弄丟了。”譚女士差點沒暈過去。
無疑,在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和思想觀念開放的今天,安全套已繞過其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為已婚夫婦實行計劃生育而采用的避孕節育工具的初衷,其作使用已走進了戀愛男女為了在沖動時避免意外而撐起的一桿“情人傘”,及預防性病特別是艾滋病的一道保護層。從安全套自動售貨機擺上街頭到安全套進超市、安全套亮相酒店,甚至有的城市已有安全套進公廁,不容置疑,安全套不再是一個讓人提起會產生“晦淫晦盜”的聯想的話題。據介紹,中國現有的艾滋病患者,官方統計是60萬,如果傳播速度不變,再過十來年,感染人數將十分驚人。有專家稱,18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占每年感染艾滋病人口的一半之多。但是如果他們知道使用安全套,艾滋病傳染的速度將會減緩。如果加強輸血與血液制品的管理,減少吸毒、性亂、性交易者,艾滋病擴散的幾率會很小。雖然沒有人愿意自己的性生活陷入管制狀態,但潔身自好應該是防艾滋病的最有效方法。除此以外,對那些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人,應該讓他們知道安全的性生活方式,養成使用安全套的習慣。
走在市區的街頭,自動售貨機里包裝精美的安全套亮相了,而大大小小的計生用品店里安全套一直是賣得最俏的。一位在市區某高中部就讀的男生坦言,“在和女生拍拖時,使用安全套是男生們均已公開的秘密。套用一句廣告語‘她好,我也好。’”
看來,年輕一代對于安全套宣傳和使用不再像父輩們的躲躲閃閃,有的城市甚至已在高校中推廣安全套自動銷售機。對此,記者做了采訪。在某機關工作的陳先生說,“恨不得把它砸個粉碎!”在他看來,不正當性行為是應當受到社會制約的,讓那些“圖謀不軌”者難以輕易得到安全套,也是對其不當性行為的一種制約。而一位年過40的女性說得更直白:“這種做法,會造成不良性行為更為放縱。現在,一些未成年孩子,身上就隨時帶著那東西,這難道不使人擔心?!”
生命權高于其他一切,不能因為一個人的道德判斷、生活方式的選擇異于主流,甚至悖于常理,而不去幫助他保護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不告訴他避免傷害的一些基本方法。也就是說,人道關懷和道德判斷、價值判斷應該是分開的。現在,同居、試婚、婚外情甚至淫亂的人為數不少,這當然是一種不健康或者丑惡的生活方式,應遭到社會的摒棄和取締。但它畢竟是短時間難以解決的。安全套的推廣針對的當然不會僅僅是夫妻,它還有著另外一種更有意義的作用。性病、艾滋病患者的大幅增長,已對人類的健康生活構成了嚴重威脅。的確,我們不能因為有清潔工的存在,就認為是清潔工縱容了亂扔垃圾者的行為。同樣,我們也不能認為安全套的推廣使用,就縱容不良性行為。
文章來源:紅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