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王克華在醫學院無菌艙病床上通過對講電話與妻子通話
26日是甘溝鄉農民王克華接受新疆首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的第二天,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百級層流凈化病房,記者透過封閉玻璃看到王克華正坐在病床上看電視,精神不錯。
9月25日20時,患有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王克華,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此次手術是新疆實施的第一例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術。
《東北人捐骨髓 西北人昨受益》
“230000005059”,12位數字王克華脫口而出,非常流利?!斑@是捐獻者的編號,除了編號,我對他的情況一無所知,但我感激他一輩子?!蓖蹩巳A顯得有些激動。
47歲的王克華是烏魯木齊縣干溝鄉的農民,2005年1月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確診為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醫院首先考慮到了王克華的七個兄弟姊妹,但沒有找到合適的配型。血液研究所所長溫炳昭建議他向中華骨髓庫申請。
在王克華提出申請的第三天,中華骨髓庫黑龍江分庫有了回應,找到了配型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全相合的非血緣捐獻者。醫院當即向自治區衛生廳申請,衛生廳通過1個月對醫院血液科的考評認定,中華骨髓庫專家們嚴格評審,要求醫院必須要有進行造血干細胞異基因移植的水平,移植床位數要達到4張以上,要有專門從事移植的專家,符合這些條件后,2006年2月,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申請獲得批準。
醫院獲得批準后,先后做出過4次治療計劃,每一次王克華都信心十足地迎接手術,但是每一次都令他失望地繼續等待。王克華說:“第一次是計劃在3月份手術,但天氣不好,總有霧天,害怕影響造血干細胞的質量,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計劃都因為各種原因擱淺了,當時我真的想放棄了,但是‘230000005059’依然堅持著,一年半時間,他體檢了三次。第五次計劃,就是9月25日晚8時,我終于接受了治療,真的很感謝他!”
12位數字永記心頭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副主任江明說:“在新疆每年白血病新增人數可達600人左右,在近五年到十年,白血病病人增長速度以十萬分之二增長到十萬分之三。目前治療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最先考慮的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間配型HLA全相合,這樣的配型成功率為四分之一。如果在親屬之間沒有配型成功,就要選擇非血緣配型HLA全相合,另外也有選擇父母與孩子的配型HLA半相合,這樣的成功率是十萬分之一。就王克華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而言,病情處于平穩時期,目前通過非血緣造血干細胞移植其長期存活率可以達到70%,而且可以根治?!?
江明分析,80年代以后,獨生子女開始多起來,獨生子女患有白血病就無法通過同胞兄弟姐妹之間配型HLA全相合來治療疾病,那么非血緣配型HLA全相合就是今后主要的治療途徑。
每年需要救治的白血病患者有很多,但是能夠配型成功的卻很少。很多患者在等待中就離開了人世。
大家都能成為捐獻者
中華骨髓庫新疆管理中心主任劉芳告訴記者:“10萬人份的采集血樣才能供給新疆臨床的需要,但是目前新疆只有采集血樣2000余人份分型資料輸入了中華骨髓庫,這一組數據的對比,說明了現在的采集血樣與臨床要求相差甚遠。為此我們呼吁大家能成為捐獻者,為社會獻出愛心。”
患者 如何申請配型
1.向所在醫院的主治醫生求助,主治醫生到中華骨髓庫新疆管理中心領取《初步配型申請檢索表》,或者患者可以直接打電話到中華骨髓庫通過傳真申請《初步配型申請檢索表》;2.拿到《初步配型申請檢索表》填寫內容,再由住院醫師提供患者骨髓化驗單,將兩份表報到新疆管理中心,中心為病人找配型,如果沒找到合適配型,中心或患者再將這兩份表傳真到中華骨髓庫,檢索等待反饋。
捐獻者 如何申請捐獻
1.捐獻者要求18歲到45周歲之間,身體健康,沒有傳染病和家族遺傳病,屬于自愿報名者,報名時需要攜帶本人身份證到市血液中心4樓采集血樣,填寫志愿捐獻同意書;2.等待配型;3.有患者相配,再通知,進行采集血樣做第二次高分辨配型,如果兩方完全吻合等待捐獻。捐獻者在采集血樣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并爭得家人同意和支持。
轉自:烏魯木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