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煙民在“木乃伊”前頓悟
可否把我的遺體制成標本?
51歲的李先生,自稱有30年煙齡,平均每天抽1至2包煙。“仔細地看了每一具標本,特別是看到吸煙的人,肺部變黑,以前只是口頭知道抽煙有害健康,這次直觀地感受,心里真有些害怕。”昨日,李先生向記者描述觀看展覽后的感受。22日早上,李先生路過科學館,知道有個人體標本展,前天進去參觀后,昨天又來到展館。
“只想在自己‘百年’后,將身軀做成標本,讓參觀者知道人體的構造和疾病形成的原因,教育下一代,我覺得挺有意義的。”對于是否擔心家人的反對?李先生說,捐獻遺體只是自己的想法,還沒來得及跟家人商量。
李先生說,自己的這種觀念還是受了父母的影響。“爸媽都是老師,不迷信,不相信什么入土為安的道理。父親在2002年10月26日去世,去世前打算捐獻遺體或者海葬,后來我們5兄妹坐下來討論,有人不同意捐,結果就只好火葬了。2005年,中山舉行“海葬”,哥哥和姐姐在橫門把父親的骨灰撒向了大海。”
“人體標本在一些城市展覽時,曾有人認為將死者遺體標本在大庭廣眾中展示是不道德的,并由此引發出許多爭議,但像李先生這樣沒有偏見、不迷信、有愛心的中山市民,真是讓人感動。”組辦這次人體奧秘科普展的香港國際管理科學研究院的陳琴主任說。
據悉,捐獻遺體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先到當地紅十字會登記,簽訂相關協議,并經家人同意,對于捐哪個部分器官、捐到哪里,還須指定。展覽方呼吁更多的市民,接受這種理念,捐獻遺體用作醫療,奉獻給社會。”
轉自:中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