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捐獻眼膜的鄉村女教師,盡管她的生命走到了盡頭,但她依然面帶微笑,把生的希望和光明帶給其他人,用自己的眼膜讓其他人觸摸光明。
10月 3 日,正是雙節期間,商丘殯儀館里卻不時有領導、工人、農民、商人,更多的是教師、學生自發地涌來,他們為一位年僅 30 歲的鄉村女教師哀悼。
“無論您走多久,我們都能聽到您的聲音;無論您走多遠,我們都能看到你的笑臉。”黑底白字懸掛在紀念堂兩側。
花枯葉落,哭泣不絕。
她,就是身患絕癥而捐獻眼膜的李涵。
“李涵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她的生命雖然消失了,但通過捐獻眼膜的形式,卻把光明延續下來了。”李涵的同學薛圣玲紅腫著眼,哭泣地說。
醫護人員成功地摘取眼膜
一位敬佩的鄉村教師
李涵的家住在商丘市光復街,而自己任教的 14 中位于商丘市東北角,是城鄉結合部,市里,郊區,兩點一線, 10 多里路,她曾走了幾千個來回,雖然道路上無法數清哪是她的印跡,但她已用汗水鋪灑了自己絢麗的青春。
同事劉艷麗說:“ 李老師在學校整天笑容滿面,每月雖說只有幾百塊錢的工資,但任勞任怨。有一次,我看她很疲憊,再三問,才知道她那對龍鳳胎兒女病了,白天上課,晚上再去醫院看病,愣是 1 個多月沒請半分鐘的假。”
校長焦紅英說:“李涵所帶的班級每次在全鄉考試都名列前茅。”
那年開學,剛剛結婚不久的李涵看到住校的孩子太小了,擔心她們在這郊區野外害怕,就把行李搬到學生寢室,和學生們吃住在一起。學生從小學到中學是個坎,無論是知識面,還是課程量,都有一個很大的幅度變化,有的學生不很適應,甚至會掉隊或厭學,她總是耐心地幫助學生,多遍講說,讓學生多次練習,甚至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導學生,提高他們學習興趣。有的學生家庭生活困難,她悄悄地買來學習用品放在學生的書包里,把飯票硬㩙在學生手里,而自己卻省吃儉用。有的學生之間發生了矛盾,她設法調解,她說:“我們班級是一個整體,同學之間應該情同姐妹兄弟,大家要互相關心,和諧進步!”
一個個深夜,她悄悄起來,給孩子蓋被子;一個個早晨,她像一位大姐姐,與孩子嬉鬧:“快起床,當心太陽曬住了腚”。
在鐵路上工作的丈夫,有時值夜班,生活也沒規律,兩人見次面也很難,感到了委曲,他曾不解地埋怨:“難道你嫁給了學校?”
“這些孩子的家長大多做生意或在外打工,往往顧不上孩子,把孩子送到學校,也就是把信任交付給了咱,咱就應該千方百計讓孩子學習好,生活好,能健康成長。咱雖然苦點、累點,也是幸福的差事。”李涵勸慰丈夫。
有一天晚上,陳晶晶正在教室里寫作業,本來有病請假在家休息的 李涵 老師來了,把生日蛋糕放在她臉前:“視你生日快樂!”陳晶晶愣了半天,才想起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在遠方打工的父母沒有捎來片言只語,而重病的老師還掂記著。她緊緊地擁抱住李涵,淚流滿面喊道:“老師,姐!”
李涵把每位同學的生日熟記心里,這一天,總會以不同的方式讓學生驚喜。
上期末,學生周建波去醫院看望 李涵 老師,并給她寫了一封信: 李老師,我原本好強貪玩,自認為不是一個好學生,沒有學習的天賦,自暴自棄,是你鼓勵了我,讓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現在我總成績居年級前列。面對成績單,我很感激,感激,我更想你能重返學校……
一位堅強的絕癥患者
春節前,李涵覺得自己經常腹痛,同事勸地去檢查,她說:“再等幾天,學生考試完再說吧,真不想耽誤學生半節課。”
然而,就在開學前夕,焦校長接到了李涵從鄭州打來的電話,得知她患有十二指腸癌。李涵的父親因癌癥剛剛去逝不久,孩子久病才愈,她自己又得了這種病!焦校長流淚了,是感動,是憐惜,一個嬌小的女子承受了多大的負荷,可她打電話首先擔心的是學生開學上課的問題,而不是自己的病情。
李涵做了十二指腸切除手術,并接受化療。有時很痛苦,強烈的反應讓她幾天滴水不進,頭發大把地脫落,渾身浮腫,到處都是疼的,沒有一點力氣。每當有所好轉,她就勉強吃東西,她說要給自己補充能量,稍稍有些力量,她就掙扎著下床,一步、一步地走,她自豪地說:我從此又站起來了。
有時她還強打精神,看些教改書籍,在病床上研究新教法,當兩個一歲多的孩子來到床邊,她嘗試著用自己剛悟出的方式講課,孩子對她的舉動很陌生地躲避,盡管她的動作讓孩子很注目,但那陰陽頓錯、富有節奏的語言還是讓兒女理解很吃力。她流著淚說:“就企盼能早日回到講臺,為孩子講節課。”
有時她躺在病床上給替課的教師打電話,告知班級里的學生誰有特長,誰的性格怪異,誰應采取特殊的方式開導,誰又快過生日了。
“你少操點心,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吧!”媽媽勸她。
病重了,李涵還堅持學習
“真是的,誰當老師都不會虧待學生,我這么哆嗦, 任課 老師該有想法了,好像不信任人似的,可我管不住自己,媽媽,下學期我一定去學校。”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主治醫生李福印說:李涵自制力很強,每次醫生、護士為她治療,盡管有疼痛,但她都很從容,有時母親、公婆有些心酸,她都勸解,人總歸有一死,只要我每一天過得有意義,就值!
李福印醫生專門為她寫了一首詩:我們怎能忍心看到一個年輕的生命倒下 / 讓我們為李涵祝福 / 給她力量,助她與病魔搏斗 / 為李涵祈禱吧,祝她康復……
一位偉大的知識女性
3個月后,她的病情又惡化了,她從 60 公斤的體重急劇下降到 30 公斤。
這時,她不再留有天真的幻想了,再去教室上課不切實際了,知道自己進入了“死亡集中營”,美好的奇跡將永遠與自己擦肩而過。給孩子寫下一封信:一次,天突然下起了大雪,我放學回來晚些,走到村頭,看到一個雪人,原來是爸爸,我心里特別溫暖,這件事至今記憶猶新。我自打生下你們,就想要像爸爸一樣,在你們最困苦的時候,我能給你們帶來溫暖,看樣,這樣的日子已不可能了,但媽媽是好樣的。你們將來無論遇到多大挫折和痛苦,都要堅強,勇敢面對,快樂生活……
她一邊認真翻閱同事、朋友送來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大國民》、《生命的留言》等書籍,學習那些主人公面對苦難人生如何與困境斗爭的精神,苦苦思索如何讓生命最后一刻更有意義,為社會做點什么?她在日記上寫道:人在普通崗位上,不求轟轟烈烈,能盡力就有價值。
有一次,李醫生查房,她裝著無意地問:“人身上什么最值錢?”
“器官。”李醫生隨口回答,又暗想,她難道醫治經費遭到困難,要賣器官自救嗎?于是說:“器官是不準自由買賣的。”
“啥呀?我要捐器官,反正死了,火化后也就剩一把灰,還不如把有用的器官給那些急需的人,也許能減少他們生活的痛苦。”
李醫生看看李涵,她很平靜,像是深思熟慮。他分析說:“你身上的癌細胞會擴散,所以五臟六腑是無法用的,或許只有眼膜還能用。”
“那就捐眼膜也成。”她興奮地脫口而出。
“你要胡說八道,我就死你前邊出去。”母親抹起了淚。
家人都竭力勸阻她,她一一解釋。她還特別鄭重其事地對丈夫王強說:“咱都是學生出身,多少也算是文化人,應該知道人死如燈滅,為何不讓我死后再做一件善事呢?你一定保證我滿足最后的夙愿。”
磨了半天,直到他點頭,才放心地睡覺。
在同學薛圣玲的幫助下,李涵與省眼庫取得了聯系,當捐贈協議書擺在她面前,她工整地寫下自己的名字。
消息傳出后,李涵的義舉感動了人們。
市、區、辦事處、中心校各級領導多次前去醫院看望、慰問,她的同學、所在的學校、丈夫的單位、梁園區教育局多次舉行捐款活動,第三人民醫院主動減免多種費用。教師節,學生還送來了鮮花。
她丈夫王強說:“這些社會反饋,使我意識到她所做的事業偉大。”
9月 29 日,李涵因多臟器官功能衰竭,于 14 時 5 分逝世 。
這時,雙方老人再次提出不能捐獻眼膜,讓孩子有個完整的尸體上路。
王強哽噎地說:“我也不想讓她再受到任何傷害,但是為了她的愿望,我們把光明捐獻給最需要的人,也是有意義的事。”
華燈初上,一輛面包車從鄭州直奔商丘殯儀館。河南省人民醫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技術員杜曉峰等人一行前來摘取眼膜, 20 分鐘后,宣告成功。
李涵成為商丘眼膜捐獻第一人。
兒子在床上玩耍,她擔心調皮的孩子
中心校長朱齊明在追悼詞中說到:我們要學習李涵,做一個堅強的人,做一個有益社會的人……
李涵后事過程中,商丘殯儀館主動提出為可敬可愛的人免去一切費用;開花陵公墓管理處主任梁艷也主動捐出 1000 元,并表示公墓將免費提供優質服務。
轉自: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