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艾滋病防治條例》已于今年3月起施行。《條例》的實施是我國政府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開展、保護人民健康的一件大事。當前,我們要正確認識和科學分析艾滋病防治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依法推進艾滋病防治工作,不斷提高艾滋病防治水平。
衛生部與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開展的評估結果顯示,截至2005年底,我國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65萬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約7.5萬人。當年新發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約7萬人,平均每天190人左右,因艾滋病死亡約2.5萬人。
我國艾滋病流行主要有以下特征:
疫情仍呈上升趨勢。哨點監測顯示,吸毒人群中的感染率從1996年的1.95%上升到2005年的7.54%;暗娼中的感染率從1996年的0.02%上升到2005年的0.51%。這些數據都說明,我國艾滋病疫情在高危人群中仍呈上升趨勢。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進入發病高峰期。2004至2005年,全國報告艾滋病病人數占累計報告病人總數的60.7%,報告艾滋病死亡人數占累計報告艾滋病死亡總數的63.4%。
流行范圍廣,地區差異大。截至2006年1月底,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累計超過3萬例的有河南和云南省。不同地區的吸毒、暗娼人群感染率存在較大差異。新疆、云南、四川等省(區)部分地區中,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超過50%。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在云南、河南、新疆等省(區)的部分地區中,孕產婦、婚檢及臨床檢測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經達到或超過1%,說明個別地區已達到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界定的高流行水平。
存在艾滋病疫情進一步蔓延的危險。監測數據表明,有45.5%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增加了感染和傳播艾滋病的危險,艾滋病在吸毒人群和暗娼、嫖客人群之間的傳播加劇。此外,人口的大量流動、不安全性行為的增加以及很多城市增長的性病發病,也都是促使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目前,注射吸毒和性接觸已成為艾滋病傳播的主要方式。既往有償采供血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雖然仍占較大比例,但主要是1996年以前發生的感染。2005年新發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經性傳播占49.8%,經注射吸毒傳播占48.6%,母嬰傳播占1.6%。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堅持依法防治是艾滋病防治的工作原則。當前,我們要強化各級政府職責,建立防治工作責任制,形成艾滋病防治的合力;依法貫徹落實新的五年行動計劃,繼續加大防治工作投入;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消除社會歧視;加強農村和流動人口的防治工作。
轉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