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紀念 老夫妻雙雙捐遺體
今年79歲的姜老是大連海運學院(現大連海事大學)船舶輪機制造與修理專業上世紀50年代的畢業生,曾任大連漁輪廠(現為中國水產大連漁輪公司)的副廠長。1986年離休后,他擔任了廠里離休干部黨支部書記。因為這個原因,哪個老同志離世,姜老都要到場送行。而每次在這種特殊的場合里,各種繁瑣的儀式、悲天慟地的場景,都讓姜老心里非常不是滋味。于是,他萌生出捐獻遺體的念頭。回到家里,姜老和老伴商量起來。
老伴趙金榮曾是大連西崗區工人村小學的老師,也是一名老黨員。她和姜老于1947年結婚,二人攜手走過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夫妻二人感情非常融洽。聽了姜老的想法,趙老表示極力贊同。為了實現愿望,并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兩位老人在50周年金婚紀念之際,來到大連市沙河口區公證處,辦理了捐獻遺體志愿書。
10月15日下午,記者在姜老家中看到了這份立于9年前的特殊遺囑:
……
一、在我生命垂危,并確診無法康復之際,切不可為延遲幾日或幾小時的生命采用名貴的藥品,而做無謂的搶救,必要時可采用止痛鎮靜藥劑,讓我平靜地死去。
二、死后遺體無條件捐獻給大連醫科大學作教學科研。
三、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離休干部,死后不辦喪事,免去一切儀式。
簽名: 姜沙 趙金榮
采訪中,姜老手里捏著這份捐獻遺體志愿書和老伴的遺體捐獻后大連醫科大學遺體和器官捐贈中心頒發的榮譽證書,喃喃自語:“這是她最后一份榮譽證書了。”記者了解到,趙老生前,曾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勞動模范,家里的榮譽證書堆成了摞。
老伴離世 遵循遺囑捐贈遺體
今年10月2日20時30分許,趙金榮老人因病去世。第二天,姜老依據和老伴生前所立的遺囑,將妻子的遺體無償捐獻給了大連醫科大學。
當遺體被醫科大學的工作人員抬走之際,姜家的幾個兒女悲慟欲絕,小女兒更是跪著哭倒在門口。事后,小女兒說,她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把母親的遺體給搶回來。而當看到停在樓下的醫科大學的車時,人才慢慢冷靜下來。鄰居們聞訊送燒紙香燭前來吊唁,均被姜老婉言謝絕。
記者了解到,起初得知父母立了這樣一份遺囑時,姜老的4個兒女均非常不理解。兒女們認為,這樣做會讓別人認為是子女不孝順。二女兒還賭氣說:“到時候,您都不在了,知道我們怎么處理啊!”姜老夫婦認為,孝順不是嘴上說的,父母活著的時候,兒女盡孝了,待老人百年后,兒女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他們鄭重告誡兒女:“如果你們真的孝順,就應該尊重我們的意愿,將我們的遺體捐獻給醫學界做研究。”
在二老的勸說下,兒女逐漸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小女兒告訴記者:“母親生病臥床的時刻,我們感到特別無助。雖然有錢、有人力,卻沒有辦法挽救她的生命。母親百年后將遺體捐獻出來,是希望能為醫學研究作出貢獻,將來讓和母親患同樣病的人能夠得到救治。”
言傳身教 孝心在家庭中傳遞
姜老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贍養父母”是應該大力提倡。比起社會上一些父母生前不盡孝,死后卻大興土木,把喪事辦得轟轟烈烈的行為,厚養薄葬才是應該大力宣揚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姜家以孝傳家:早年姜老的母親患病臥床,夫妻二人照顧老人的孝行在鄰里間有口皆碑。受父母身教言傳的影響,姜老的子女都非常孝順。趙金榮老人因患腦溢血、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近5年來一直都臥病在床。4個兒女,乃至媳婦、女婿均搶著回家照顧,盡心竭力,無微不至。甚至連孫子一輩,都格外孝順。姜老的弟媳告訴記者:“嫂子走的時候非常安詳,像睡著了一樣。”
記者詢問姜老是否曾后悔將老伴的遺體捐獻出來,姜老毅然回答:“不后悔。將來我百年后,遺體也一定要捐獻的。”姜老夫婦的高風亮節感動了周圍的人,姜老的弟媳表示:“嫂子雖然走了,遺體也捐獻了,可是她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心中。將來,我也愿意像哥哥、嫂子一樣,把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