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報道】 (通訊員 馬廣一 記者 李子俊) 只要回答15個問題,將其結果輸入電腦進行數據分析,就能夠判斷其是否可能感染艾滋病或其他性病。近日,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國內外首創的科研項目——“出入境人員艾滋病性病高危因素和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通過國家質檢及衛生系統專家組鑒定。
檢測660例,準確率達到89.697%
昨天,記者在檢驗檢疫局看到了這份“試卷”。該試卷一共設了15個問題,請答題者如實填寫,如:國內外勞務史、性伴侶數、生殖系統異常癥狀史、不潔性生活史、性伴侶是否有性病、合法性伴侶是不是性病的高危人群、是否有輸血史和吸毒史、是否有同性性伴侶和是否拒絕流行病學調查等。
工作人員隨機拿出一名測試者填寫的問卷輸入電腦,用“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進行分析后,判斷出該男子可能是一名性病感染者。經驗證,該男子果然是一名梅毒患者。
課題組人員再抽取660例出入境人員組成測試樣本,其中包括330名艾滋病及其他性病病例和330名健康者。測試結果顯示,該模型對艾滋病性病的判斷準確率達到89.697%。研究者又隨機抽取了15例梅毒患者和15例非性病患者進行測試,結果該模型準確地識別出15例梅毒病例。
專家組鑒定給予高度評價
據該課題負責人、南京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錢吉生介紹,“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是他們模擬生物神經網絡功能,研制出來的一個多輸入、單輸出的計算機模型。
近日對該課題進行評估的專家組認為,艾滋病性病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對出入境人員艾滋病性病預測判別的準確度高,使得在沒有特異性血清學診斷和病原體檢測的條件下,及時發現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成為現實。其在國內外均屬首創。
專家組一致通過對該項目的鑒定,并建議將其盡快應用于國境衛生檢疫一線工作。
相關部門醞釀請出入境人員“做題”
據了解,《國境衛生檢疫法》和《艾滋病防治條例》明確規定,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負責對出入境人員進行艾滋病監測。為此,檢疫部門付出了持續的努力,如要求出入境人員申報健康登記卡等。近幾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江蘇口岸艾滋病檢出率呈逐年增高趨勢。但口岸人員流動性大,又受艾滋病監測手段制約,導致口岸防艾形勢嚴峻,成為難題。
據相關人士透露,南京檢驗檢疫局正醞釀,將“人工神經網絡預測模型”運用起來,如在機場等口岸“設點”,對出入境人員組織“做題”,以此提高艾滋病性病檢出率,進一步把好出入境防艾這道門,更好地保障廣大民眾安全。據介紹,15道題的“做題”時間大約二三分鐘,出結果只需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