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煥手里緊緊的握著父親給的2000元錢
央視《中國法治報道》11月23日播出節目《父親遺棄血癌女兒 折射社會救助保障體系之痛》,以下為節目內容。
主持人:這名女孩的名字叫周煥,是一位白血病患者。一周前,父親帶著周煥從河南來北京看病,面對高額的治療費用,她父親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在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血液科的病房里我們見到了這個叫周煥的女孩,雖然今年只有18歲,但是她得白血病已經兩年了,因為病情惡化,一周前父親帶著她從河南老家來到北京治病。在14號中午的時候父親突然帶她到外面吃飯。
白血病女孩 周煥:問我想吃什么,都給我買,但是我知道他沒錢,所以就隨便吃了點,他說要回去拿錢,走的時候叮囑讓老鄉照顧我一下。
周煥的父親離開三天后,在17號上午突然給 醫院打來一個電話。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血液科王醫生:他意思就是說,我現在回去籌不到錢了,沒有錢了,我們也不過去了,這個孩子就放那吧,你們看著辦吧,然后說你們想辦法救助她吧。
面對父親的一去不回,周煥告訴記者她并不怨恨父親。
白血病女孩 周煥:我不恨他,很長時間我都在想,家里根本沒錢給我治病,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好,我欠他們太多,我不想拖累他們。
記者:你現在如果見到父親的話你最想給他說點什么?
白血病女孩 周煥: 我就想抱著他大哭一場。
周煥告訴我們,為了給她治病,兩年來,家里已經花光了所有的積蓄,父親每天都為借錢而發愁,而這次住院父親借的5000塊錢很快又花完了。
白血病女孩 周煥:他們已經盡最大能力了,他們實在支撐不下去了,我很感激他們。
為了防止女孩輕生,醫院安排護理人員24小時對她進行陪護、開導,同時想辦法聯系她的家人。血液科馬主任告訴我們,根據周煥目前的病情,最好的治療方式是進行骨髓移植。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 馬健 :給她徹底治好,唯一的方法是做骨髓移植,考慮到他們家里有兄弟姐妹,如果配型能配上的話,20萬左右就差不多。
馬主任告訴我們,雖然醫院派出專人照顧周煥,但是沒有親人在身邊,目前一切治療都陷入停滯狀態。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 馬健:治療上必須要家屬在才行,因為做化療不是一個小的治療,不需要人照顧,他必須要有人照顧、要簽字;第二個,生活上要照顧,化療之后,生活都不能自理了。
主持人:面對女兒巨額的治療費用,父親選擇了離開,在他離開的同時,也放棄了作為父親的責任和義務,經過醫院多方聯系,我們終于打通了周煥家里的電話
記者:您是周煥的母親嗎?
周煥的母親:是。咋了煥兒?你怎么不舒服啊?
周煥:不是 。我在這里很好,你不要擔心,照顧好你的身體,你別哭了。
記者:周煥的父親在嗎?
周煥的母親:他借錢去了都沒回來。我真的沒辦法了,她病幾年了,花干了,家里花得凈凈的,糧食也賣完了。
記者:你當時同意這個決定嗎?
周煥的母親:他決定的。
周煥的母親告訴記者,她很想念女兒,但是現在她也沒有任何辦法幫助女兒。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原304醫院)血液科副主任醫師 馬健:像這種病人,要引起大家的關注。
馬主任告訴記者,這件事情發生后,醫院進行了多方聯絡,但是因為周煥已經年滿18歲,好多救助機構也表示無能為力。記者就此事咨詢了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的有關工作人員,他們告訴記者,民政部門主要救助流浪無著人員,如果確實需要救助要按屬地管理的原則,經過當地民政部門進行對其家庭情況進行確認才能再申請救助。
(電話采訪)民政部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司工作人員:看看她屬不屬于納入城鄉醫療救助的范圍,他們家庭收入符不符合低保條件,這都得戶口所在地當地政府來做出抉擇了。
血液科馬主任告訴記者,這件事情經媒體披露后,現在已經有不少人想要對周煥進行捐助,但是沒有親人在身邊一切治療都無從開展,醫院希望周煥的父母能盡快回來,與醫院一起商量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主持人:據了解,對于家庭貧困的白血病的兒童,我國設立了白血病兒童救助基金會,對困難家庭的白血病兒童給與救濟與捐助,但根據受助規定,白血病女孩周煥已年滿18歲不在受捐之列,而我國社會救助條例中,對此并沒有相關的救助規定。對白血病女孩周煥的救助,只能通過慈善機構或社會募捐來實現。白血病女孩周煥今后的命運如何我們將繼續關注。
轉自:央視《中國法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