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駐華辦事處
一、全球艾滋病流行概況
目前艾滋病危機所涉及的范圍遠遠超過10年以前人們最壞的預測,許多國家已經處于艾滋病的嚴重流行期,還有許多國家也處于嚴重流行的邊緣。
世界范圍內,2001年全球艾滋病新感染估計數字是500萬,其中80萬人是兒童。在今后的10年內,如果沒有有效的治療和關懷的話,他們將加入1981年首次報告艾滋病以來死于艾滋病的2千多萬人的行列。同樣我們也非常清楚,大多數人(包括那些生活在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的國家的人們)還沒有感染艾滋病毒。使他們具備預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能力,并且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足夠的和能負擔得起的治療和關懷,是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兩個最大的挑戰。
2001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總數: 4000萬
2001年艾滋病病毒新感染數 |
合計 成人 婦女 小于15歲的兒童 |
500萬 420萬 200萬 80萬 |
活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 |
合計 成人 婦女 小于15歲的兒童 |
4000萬 3710萬 1850萬 300萬 |
|
|
|
2001年艾滋病死亡數 |
合計 成人 婦女 小于15歲的兒童 |
300萬 240萬 110萬 58萬 |
2001年底現存的艾滋病孤兒總數 |
|
1400萬 |
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引起了嚴重的發展危機,到目前為止是世界上受艾滋病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在200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約有350萬人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使得這一地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總數達到了2850萬。
艾滋病在東歐和中亞地區各國中的流行非常迅速,這里也是世界上艾滋病流行繼續迅速擴展的地區。2001年有25萬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總數達到了一百萬。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已經存在成熟的艾滋病流行,在缺乏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情況下,有加速傳播和廣泛傳播的危險。據估計,有190萬成人和兒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這一數字包括2001年新感染的20萬感染者。在拉丁美洲有15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加勒比海地區有42萬感染者。
艾滋病繼續威脅著高收入國家,那里2001年大約有7.5萬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目前這些國家中總共有15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除了幾個國家中存在記錄良好和成功的艾滋病防治項目以外,艾滋病流行繼續在亞太地區傳播。在過去2年中,這一地區幾個國家的流行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這一地區的流行情況向人們提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艾滋病的流行是具有免疫力的。低的全國艾滋病流行率不能告訴我們流行的全部信息,它可以隱藏著在幾個地方較嚴重的、局部的流行,如印度和中國。事實上,除了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外,整個亞太地區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數量最多的地區-2001年底估計感染者數量為660萬,包括100萬在2001年新感染的成人和兒童。這一地區只有不到3萬人能夠獲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促進艾滋病快速流行的各種因素在這一地區到處存在。這反映在一些國家的某些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很高這一事實上,這主要是注射吸毒者、妓女和男性同性性行為者。如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妓女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自1998年以來迅速上升,到2000年感染率超過了20%。在本地區之內,注射吸毒者對流行的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緬甸、尼泊爾、泰國和印度曼尼普爾的注射吸毒者中早已經有50%以上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期的調查顯示其它國家的注射吸毒者中存在較高的共用注射針具比例,這些國家包括孟加拉國和越南。
盡管缺乏官方承認,但這一地區所有國家中都存在著男性同性性行為現象,并且它對艾滋病的流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些在男性同性性行為者中開展感染率調查的國家都發現了較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如在柬埔寨,2000年的感染率是14%,在泰國也有類似的感染率,在馬來西亞的幾個州感染率達到10%。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第四大人口大國。在經過了十多年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之后,這個國家在注射吸毒者和妓女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出現了快速增長,在一些地方,還伴隨著獻血人群中特別高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這表明艾滋病已經向一般人群傳播)。盡管注射吸毒者中的艾滋病流行在這個國家只是最近才發生的現象,但在首都雅加達的一個戒毒治療中心監測到的注射吸毒者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從2000年的15.4%上升到了2001年的40%。印度尼西亞的形勢所反映出的事實表明,那里存在高危行為,那里的流行將可能逐漸傳播,盡管可能需要數年才能使流行顯現出來。
我們現在認識到艾滋病的流行處于流行的早期并且其長期演變的規律還不清楚。盡管艾滋病流行在社會經濟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破壞性已被人們初步認識到,但是流行所能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還需要在數十年的時間內才能清晰。
二、本地區兩個扭轉流行態勢的國家
在泰國和柬埔寨已經看到改變艾滋病流行的“自然”進程的可能性。早期、大規模的預防項目,既包括直接針對高危行為的干預措施也包括針對更廣泛人群的宣傳活動,能夠使某些特殊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并且減少了艾滋病向更廣泛人群傳播的危險。
在過去的兩年里,柬埔寨的經驗表明,在各級保持持續的政治承諾可以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主要城市中孕婦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從1997年的3.2%下降為2000年底的2.7%。感謝多方面參與艾滋病防治項目,這既包括100%的安全套使用項目也包括減少歧視和減少人群易感性的步驟。在2001年,該國采取了另一項措施,即是柬埔寨政府在進行形勢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并頒布了一個新的全面的艾滋病防治戰略規劃。現在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經整合到了包括國防部在內的幾個部門的戰略規劃之中。這使得柬埔寨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擴展成功的項目,并能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如令人一直擔心的血液安全問題。
泰國也屬于獲得成功的國家。它的資金充足,政治支持和綜合的艾滋病預防項目已經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使艾滋病病毒新感染數量從1991年的每年14.3萬下降到了2001年的每年2.9萬人。但是,在泰國的6360萬人口中,仍然有1%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艾滋病已經成為其首要的死亡原因。有一種擔心認為,除非所采取的預防措施能夠改變流行的進程,否則流行將打破現在的格局傳播得更為深遠。最危險的人群是妓女嫖客的配偶、年輕人、注射吸毒者、男性同性性行為者和流動人口。
三、促進安全套的使用與艾滋病預防
安全套是預防艾滋病和性傳播疾病傳播的關鍵措施,其它的措施還有禁欲、推遲首次性交年齡及性伴相互忠誠。烏干達在控制艾滋病流行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可歸因于行為改變,那里每個人的性伴數出現了顯著下降,青少年的首次性交年齡推遲。青年人中感染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首次性交年齡的中位數升高了2年-從15歲上升到17歲。但安全套的使用增加及性傳播疾病的治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及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現有的研究進行了詳細的綜述,并且確認正確使用安全套,是預防男性和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和男性淋病感染的有效手段。如果得不到安全套的話,其它許多預防策略(如促進行為改變、學校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甚至計劃生育工作)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當安全套項目作為艾滋病綜合干預項目“整體中”一部分時,它能發揮最大的作用,這里的綜合干預包括教育、性健康和性行為及性別敏感問題的培訓。
自從泰國Ratchaburi省的衛生官員首次介紹了100%的安全套項目之后,在商業性服務者中開展的100%安全套推廣項目已成為到目前為止最為有效的艾滋病預防措施之一。此項目要求所有的性服務場所都必須使用安全套-一個防止嫖客到其它不堅持使用安全套的地方尋找妓女的策略。1991年由總理閣下采納作為國家艾滋病預防策略實施并在全國范圍內擴展以后,這個項目使1994年時90%以上的與妓女發生的性行為都能夠得到安全套的保護(與項目沒有開始之前的14%比例相比)。項目與妓女及其嫖客、衛生官員和警察密切合作,并得到了妓院老板的支持。同時,泰國政府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大眾傳播宣傳活動。近期對項目的回顧評估將其稱贊為“為大規模地減少艾滋病病毒的傳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柬埔寨、在其他一些國家如喀麥隆、多米尼加共和國和緬甸的部分地區也采取了類似的策略。在中國的試點項目也取得了初步成果。
社會市場營銷-利用商業營銷技術如市場研究,大眾傳媒進行市場分發和交流來達到社會目標-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功。在柬埔寨,安全套社會市場營銷工作自1994年就已經開始。“第一號”品牌的安全套被通過市場的形式提供給年輕成人,商業性性服務者及她們的嫖客,以及軍隊和警察人員。柬埔寨安全套的銷售量在2001年從9.9萬猛增到1600萬,安全套分發到了所有的24個省市。
這種類型的干預工作需要政府的支持。不幸的是,許多國家的法律和或做法仍然阻礙青年人獲得安全套, 如:禁止做宣傳安全套品牌的廣告、將攜帶的安全套作為性亂的證據。
當性服務是非法時,它會使性服務進一步轉入地下,預防工作將變得更為困難。
四、在注射吸毒者中預防艾滋病的傳播
在過去的25年中,非法的毒品貿易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遍布全球的數十億美元的工業。到1999年年底,有136個國家報告有注射吸毒者,其中有114個國家報告注射吸毒者中有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毒品販賣目前是一個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涉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們估計全球有高達1億人口注射吸毒。
據估計亞洲與吸毒有關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數量最大。注射吸毒也是北美、西歐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區、中東和北非等地區艾滋病流行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東歐的一些國家,特別是一些前蘇聯國家,注射吸毒正在促使艾滋病在青年人中的流行,而且許多外展項目報告青少年吸毒者中性行為活躍的情況上升。
阻斷艾滋病病毒在注射吸毒人群中的傳播需要綜合的措施,這包括對藥物依賴的治療和康復;能夠獲得清潔針具和安全套;法律和社會服務;自愿咨詢和檢測及社會心理支持。它也需要防止新吸毒人員的增加(特別是青年人)。
強有力的證據顯示有效的和人性化的藥物治療不僅僅可以減少毒品濫用,也可以降低艾滋病傳播的危險。一個基本的倫理原則就是控制毒品的政策應當減少而不是爭論吸毒者所面臨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險,而且艾滋病預防活動必須防止意外地促進了吸毒行為。
在艾滋病預防項目的歷史上,一個最需要研究的問題是提供針頭和注射器是有效地預防了艾滋病病毒的傳播呢?還是只是鼓勵了吸毒?證據顯示,它有效地預防了艾滋病病毒的傳播而不是促進了吸毒。
當1990s年代初加利福尼亞提供清潔針具時新加入注射吸毒的比例下降了(從3%下降為1%),經常吸毒者注射頻率下降了,而且共用針具的比例下降了70%。
對1988年至1993年在全球開展的針具交換項目進行回顧發現,在29個有針具交換項目的城市中,注射吸毒者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一年中平均下降了5.8%,而吸毒者的數量并沒有增加。與此相比,在52個沒有這種項目的城市,注射吸毒者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每年幾乎上升了6%。
一項在加拿大的研究發現一些針具交換項目的局限性。如,在溫哥華和蒙特利爾的研究發現,那里的可卡因注射非常普遍,需要根據當地的情況開展相應的項目。可卡因注射者一般比海洛因注射的頻率要高,因此大多數針具交換項目所提供的干凈針具的數量要大的多。
針具交換項目和其他針對吸毒者的干預活動的另一項重要的限制是它常常忽視了偶發的或娛樂性的吸毒。這是一個正在出現的重要問題,特別是在青年人中間,因為許多針對自我報告的注射吸毒者的項目都忽略了這一人群。
來自中、高收入國家的證據顯示,盡管對注射吸毒者存在著邊緣化、社會歧視和懲罰性法律環境,但仍然可以開展有效的艾滋病預防與關懷項目。但當法律和警察方面能夠協助向注射吸毒者提供外展工作和服務時,這些項目將會更為有效。
許多年來,印度的曼尼普爾是這一地區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不斷上升的痛苦中掙扎的典型代表。到90年代末,曼尼普爾估計的注射吸毒者的數量已經達到了4萬人,高達60%的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太多的觀察家,似乎“原因不明(Lost Cause)”。但研究發現大多數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針具,原因是注射吸毒者害怕攜帶針具被抓住,這時艾滋病預防團體和拯救生命線(一個沙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一個鎮子建立了針具交換項目。他們咨詢了警察并勸他們在遇到沙龍的工作人員或吸毒者攜帶注射針具時不要騷擾他們。吸毒者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從1997年的77%下降到了2001年的59%-仍然較高的水平,但有了顯著的下降。在有效的項目效果的說服下,曼尼普爾州的衛生部長將這一措施納入到了政府官方的艾滋病政策中。
在烏克蘭,來自官方的巨大的障礙被清除了,1998年,議會在艾滋病法律中增加了一條內容,州政府保障協助向注射吸毒者提供針具的工作能夠開展。這項艱難獲勝的法律改革同時廢除了對吸毒者強制檢測的做法。但更加有利的宣傳運動和更為廣泛的公共爭論逐漸說服了選舉者和立法者,這項改革最終將使全社會受益。目前,在2002年,這個國家有37個針具交換項目正在運行,并且估計將覆蓋20%的吸毒者。
在巴西,2002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授權衛生部制定國家政策,預防艾滋病在注射吸毒者中的傳播(盡管公共衛生部門已經開展這些項目多年)。一項在注射吸毒者中進行的國家級調查發現安全套的持續使用率從1999年的42%上升到2000年的65%。在這同時,共用針具的比例從70%下降到41%。其結果是在1996年到2000年期間,幾個城市的吸毒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下降。在桑托斯,感染率從65%下降到42%;在薩爾瓦多, 感染率從49%下降到7%;在里約熱內盧, 感染率從25%下降到8%。
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積極參與和反歧視是有效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所必須的
人們越來越多地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看作是預防和關懷工作的倡導者和領導者。擴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參與(GIPA)的原則在1994年巴黎首腦宣言上提出,認識到疾病的感染者可以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無法估量的幫助和推動。他們幫助使艾滋病的流行個性化,會促使公眾、政治和社會機構、決策者們認識到艾滋病是每個人的問題。他們的工作使他們在許多國家能夠參與到國家艾滋病咨詢委員會中。
布隆迪的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協會按照GIPA的原則開展工作,自從1993年向全國公布艾滋病的流行以來就非常活躍。感染者協會開展預防宣傳活動,促進自愿咨詢檢測,并且提供醫療護理和心理支持。
在泰國北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小組正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關懷和支持。他們勸說政治家們促進他們的參與,針對人們的法律權利進行咨詢,并且為更為廣泛的社會服務而努力。
在南非,GIPA領域的工作者已經接受過培訓并且被各類公司所招聘。他們在工作場所的出現增加了艾滋病防治項目可信度,并且通過對外廣泛的宣傳,提高了公眾意識,減少了歧視。
在聯合國艾滋病規劃最高權力機構規劃協調董事會(PCB)上,就有5個席位是轉為感染者和非政府組織設立的。
中國香港將艾滋病列入反歧視殘障人法案,并于1994年通過社群約章,以此來保障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
相應的人權原則和與艾滋病相關的行動
一些主要的人權原則 |
與艾滋病相關的行動 |
相關的人權條文 |
可達到的最高的身心健康標準權利 |
確保提供艾滋病預防工具和服務(如性傳播疾病的治療、提供男女用避孕套、以及自愿咨詢和檢測),以及提供適用于機會感染、疼痛和痛苦,以及抗逆轉錄病毒的藥品。確保提供必要的衛生設施和人員。 |
n 《人權宣言》第25條 n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第12條 n 《消除 對 婦 女 一 切形式歧視公約》第12條 n 《兒童權利公約》第24和25條 |
教育和信息的權利 |
提供與性健康和艾滋病預防相關的信息和教育 |
n 《人權宣言》第19條 n 《公民和政治權力公約》第17條 n 《兒童權利公約》第37條 |
隱私權 |
確保咨詢和檢測是自愿的;艾滋病檢測結果是保密的,保證對第三方不泄漏的權利 |
n 《人權宣言》第12條 n 《 公民和政治權力公約》第17條 n 《兒童權利公約》第37條 |
分享科技進步及其利益的權利 |
確保用于性傳播疾病和艾滋病相關病癥治療以及與艾滋病相關的治療和療法的基本疼痛預防藥物和抗生素的更 加廣泛可及性 |
n 《人權宣言》第27條 n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公約》第15條 |
六、結論
中國如果要將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需要考慮以國際公認的艾滋病防治最佳實踐來指導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強調開展有效的艾滋病預防工作的緊迫性;需要在詳盡的和動態的形勢分析和應對分析的基礎上制定艾滋病防治戰略規劃;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力和資金方面的投入需要大大地加強。
艾滋病病毒的傳播與我們個人的行為-我們的性行為和吸毒行為-密切相關。正因為如此,所需要的行為改變只有通過相關人員自愿、同意和合作的方式才能達到。不能僅通過壓力來實現。其次,要使行為發生改變,就必須讓所有的人知道他們所處的危險。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采取措施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然而,沒有人會公開承認他或她處在危險之中,如果這樣的話,會招致歧視、起訴甚至監禁的危險。這種威脅的存在是與有利的艾滋病防治環境相違背的。
針對所謂社會丑惡現象如吸毒和賣淫現象的治本的措施是需要的,但是,國際經驗清楚的顯示,這種做法不可能對即將爆發的艾滋病流行產生影響。現在,只有立即采取大膽的行動,直接針對艾滋病病毒的傳播進行干預,才能避免艾滋病在中國的嚴重流行, 這包括推廣消毒注射、和通過明確推廣安全套的使用來促進安全性行為,特別關鍵的一點是針對嫖客和性行為發生的娛樂場所的老板和管理者中廣泛推廣安全套的使用。
社區動員是那些艾滋病防治措施獲得成功的國家的核心策略。要形成這種社會動員的局面,必須消除歧視,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運用人權原則,保護感染者、病人和受艾滋病影響的人的權利,在社會和政府之間建立起合作關系,并且要讓社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受其影響的人積極地、系統地參與。
艾滋病防治項目獲得成功的國家都將艾滋病問題進行公開、透明的討論。而且,全社會都應對艾滋病各方面的問題進行公開地討論。
材料來源:紅絲帶和守望家園(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