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京報
北京血液供應(yīng)出現(xiàn)嚴重缺口,各型的血液都出現(xiàn)入不敷出局面,尤其是O型血告急。
日前,北京市血液中心向社會求援,希望符合條件的北京居民都能踴躍加入無償獻血的隊伍。(《新京報》12月2日)天氣寒冷的嚴冬,一向是無償獻血的淡季。今年又正逢北京完全取消計劃無償獻血的第一年,故而北京紅十字獻血中心趕
不過,我清楚地記得,為了建立起無償獻血的長效機制,避免“臨時抱佛腳”情況的發(fā)生,今年7月底北京紅十字血液中心的有關(guān)負責(zé)人通過媒體明確表示,他們正計劃通過網(wǎng)站和媒體向公眾發(fā)布本市的“獻血指數(shù)”,以方便熱心市民及時了解,擇時獻血。獻血指數(shù)包括:A、B、AB和O型,以及Rh陰性血每天的庫存量分別有多少;是不是低于“警戒線”;哪個血型的血需要及時補充等。公布“獻血指數(shù)”就可以使公眾隨時了解自己血型的庫存量,并根據(jù)實際需求確定自己的獻血時間。同時,這也有助于避免血液的浪費,因為血液也是有一定的保存時間。
然而,如今4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了,我卻并沒有從任何媒體上看到“獻血指數(shù)”的發(fā)布。是這個計劃一直沒有付諸實踐,還是悄悄實行了,但卻沒有在媒體上公開?如果沒有付諸實踐,到底是什么原因?qū)е聸]能實施,阻力和困難究竟是什么?能不能說出來,讓市民們幫著一起出謀劃策?
當(dāng)初看到北京市要公布“獻血指數(shù)”時,我很高興,因為在北京取消計劃獻血的背景下,這的確是個好主意。但如今我卻遺憾地看到,我們又“突然”得知北京血庫告急,又得臨時抱佛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