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電影
影像中的艾滋病
AIDS在人間愈演愈烈了,為什么它會愛上地球上的人類?盡管各界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行動,但其實對于已經被它侵蝕了的人來說,只是早死或晚死的問題。
每天都有許多人在為AIDS操勞著,但電影中真正闡述它的卻實在不多。在《小說人生》中,艾德·哈里斯飾演的以跳樓結束生命的作家理查德·布朗,只是微小的角色。而《阿甘正傳》中阿甘所摯愛的珍妮則是墮落的象征,她染上了幾乎所有的惡習,如吸毒、性解放等,最后她死于一種病毒——其實影射的是艾滋病毒。
中國的《艾滋病患者》于1988年制作完成,該片更像是一部案情偵破片,從一個國外艾滋病患的遺言遺物出發,尋找到了與之有關的三名中國女性,而她們的結果是:一個遠嫁日本,一個未感染病毒卻企圖自殺,而真正感染病毒的那位最后以自焚了卻了自身。
這部影片本身反映了當時人們面對艾滋病的茫然,而又希望通過阻斷艾滋病的傳播,從而解決這個社會問題。但是,人們沒有想到,艾滋病在國內國外都迅速蔓延,而民眾對艾滋病的認識也不斷發生改變。同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最危險的男同性戀
1.[長期伙伴] Longtime Companion 1990
作為美國第一部正面描寫艾滋病的影片,1990年的《長期伙伴》通過若干個小片段,講述的是此前10年發生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初,艾滋病開始肆虐。一同性戀者因感染艾滋病逝世,其男友在訃告上只能用“長期伙伴”四個字稱最親密的戀人。
這是一個尷尬的稱呼。在那個時代,突如其來的病魔一下子讓美國民眾犯了迷糊。以至于當時許多民眾都相信,艾滋病就是由被污染的飲水、空氣等不良環境引起的。但經過善于炒作新聞的美國媒體進行的聳人聽聞的報道,艾滋病在公眾中造成恐慌。政府的科學家希望盡快平息這種恐慌,但他們既不能治愈艾滋病,也無法加以控制,使美國政府讓公眾感到失望。亂象就在這樣的希冀和失望中展開。
2.[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
《費城故事》向我們講述的并非一個簡單的艾滋病人爭取權益的故事,它直面同性戀,哪怕是在美國這樣的社會中,同性戀依然是一個受到正統道德鄙夷的行為,影片中安德魯是因為同性戀而染上艾滋病的,因此他被上司視為道德敗壞,并被拋棄,于是他為維護自己的利益而訴諸法律,影片由此而展開。
片中的故事及其結局并不復雜,但他卻向世人提出了一個道德問題,對于艾滋病人應該象其它病患者一樣給予愛護和幫助,這在哪里都是被認可的,但對與同性戀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在影片中,安德魯和他的“戀人”并沒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對待,但是社會的偏見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終勝得了這場官司,但并不等于他獲得了社會的承認。影片正是在這樣一種沉痛而又無奈的氣氛中結束。它敢于大膽的向社會提出這一問題本身,就標志著這個社會正在前進。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表現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動。為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體形,他用節食的辦法將體重減輕了30磅,并親自與同性戀者、艾滋病人接觸,直接體驗生活;為了演出艾滋病人獨特的絕望心態,他每天都進行造型訓練,但回家后又得恢復自我,忍受著內心的煎熬。更可貴的是,他所演出的不僅是一個病人,更是一個堅強的奮斗著的愛著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業和整個社會的偉大角色。正因如此,湯姆·漢克斯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第4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大概是因為湯姆·漢克斯演的主角安德魯,并且演的是一個逐漸走向死亡的人,因此觀眾很容易對他產生同情。漢克斯的這個角色是他的連續兩次獲得奧斯卡影帝中第一次。看的出,它為此付出了不小的工夫,有很多細致感人的表演。影片中“安德魯”是一個頭腦精明,口齒伶俐的人物,與下一年中的“阿甘”形象對比鮮明,表演風格也與《阿甘正傳》截然不同,正是“安德魯”和“阿甘”兩個人物的塑造,使漢克斯的“演技派” 形象深入人心。因此看看這部他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影帝的影片還是值得的。
3.[世紀的哭泣] And the band played on 1993
1990年發行的這部藝術電影是美國第一部正面著筆愛滋病題材的影片。影片的有些觀點明顯是過分樂觀了,在一個小故事里它要我們相信在1984年,一出電視肥皂劇里就出現了一個完整的、深度的男男之吻的鏡頭。這部影片貼近描寫了面對“同性戀瘟疫”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發生的人們的真實反應,它在同性戀電影史上的意義,比它單作為一部電影的意義,顯然是要大多了。
亂象啟發了1993年的美國影片《世紀的哭泣》。在影片描寫的1980年,有兩人死于一種看似皮膚病的奇怪病癥,不久,同類的病狀在城市里相繼出現,年輕的病毒學醫生法蘭經過調查,認為該病源來自一種病毒,通過輸血、性交等方式傳播。而同時,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羅伯特和他的同事們只關心自己的地位和獎金,不顧艾滋病患者的死活,對這種致命病毒根本不予關注。最后,國民在艾滋病問題上對政府越來越失望。
這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吸引了好萊塢十大紅星傾情演繹,真實再現了80年代初的茫然和混亂。在這樣的基礎上,人們的價值觀也開始變化:艾滋病患無所適從的無助和周遭民眾不知所措的逃避,從而一步步使對艾滋病患的歧視逐漸抬頭。
4.母嬰傳播 [關于我母親的一切] All About My Mother 1999
獨身母親瑪努埃拉和兒子埃斯特班生活在馬德里。埃斯特班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甚至連他叫什么也不知道。在埃斯特班17歲生日的那天,瑪努埃拉帶他去看烏瑪.羅霍主演的經典戲劇《欲望號街車》。埃斯特班被烏瑪.羅霍的演技所打動,散場后為了得到她的簽名而拼命追趕。
但這時不幸發生了,一場意外的車禍奪走了埃斯特班年輕的生命。為了滿足兒子最后的愿望,瑪努埃拉前往巴塞羅那,去尋找埃斯特班的父親。從一個故人阿格拉多處得知,埃斯特班的父親洛拉已經成為身著女裝的變性人,在染上愛滋病后,已經杳無音信。通過阿格拉多,瑪努埃拉認識了羅薩修女。然而羅薩修女已經懷上了洛拉的孩子,并且從洛拉那里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在羅薩懷孕期間,瑪努埃拉一直留在她身邊護理她,直至羅薩因難產死去為止。瑪努埃拉為羅薩的兒子起名為埃斯特班。即將去世的洛拉出現了,瑪努埃拉將羅薩的兒子抱給他看,并且告訴了他關于他們死去的兒子埃斯特班的事情。最后,一件奇跡似乎發生了,剛剛出生的埃斯特班天生下來就具有對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而幸運地生存下去。
這部幾乎包攬了1999年所有國際重要獎項的《關于我母親的一切》準確地描寫了人們喪失親人、面對死亡的痛苦和哀思,阿莫多瓦更加成熟的表現手法,使這部電影格外細致、感人。
5.[瘋狂夜] Savage Nights 1992
1986年,年輕英俊的電視臺攝影師讓,被檢查患上了愛滋病,他很害怕,也很痛苦,經常懷著頹廢的情緒,去到巴黎塞納河邊破舊的廠房區——個下層同性戀的聚集點縱欲。
在一次挑選廣告模特時,讓結識了純真美麗的17歲女孩羅娜,被她迷人的獨特氣質所吸引;而羅娜從一開始就愛上了讓,當讓告訴她自己也喜歡男孩子,羅娜因為不想放棄讓說她可以接受。
不久,讓認識了身材高大結實的帥哥,橄欖球運動員撒米,交往中讓暗暗喜歡上撒米,而撒米純粹是想在頹廢的生活中尋求一絲慰籍,他沒有拒絕讓的愛撫,并離開了愛糾纏的女友,搬到讓的公寓來住。
當羅娜偶然撞見讓和撒米在一塊兒親熱時,她憤怒了,她的愛情絕對自私,不容別人來分享,于是她大吵大鬧,甚至以自殺相威脅,面對這一切,讓的心情更糟透了,他不時地去同性戀據點和多個爛崽尋歡作樂,不時以毒品來讓自己麻醉,以此想擺脫苦悶和患病的恐懼。
羅娜因為精神狀態極差被家人送往外地休養,撒米也不愿再回到倍感糾纏不清的三人世界,而讓與羅娜、撒米分手后心情平靜了許多,讓已經知道自己病入膏肓,來日無多,他開始陷入沉思和反省,內心充滿了對生命的向往。
讓開始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旅行中他似乎明白了很多……
這部影片是C·科拉爾根據自己的同名自傳小說拍成,就在獲得法國電影愷撒大獎的前夕,C·科拉爾因愛滋病去世。影片反映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放的法國,年輕一輩失落、頹廢的精神面貌,深刻揭示了主人翁讓不幸患上愛滋病后痛苦的掙扎和對生命的無比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