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胡維喆接過捐獻證書
遺體被抬上汽車送往醫科大學
代佩立遺體昨運往天津醫科大學
兩位角膜受助者目前恢復狀況良好
鄰居同事說——
她是個好人,她不該走
昨日下午兩點,記者來到了第四醫院,沒想到已經有30多名市民等在門口,他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一朵鮮花。他們是代佩立女士的家人、鄰居和同事。在門口,他們對記者講起了代女士生前的事情。
鄰居丁大娘說,代佩立喜歡晨練,為人十分熱情、性格開朗。“身體好的時候,每天都和大伙兒一起晨練、踢毽,還張羅買這買那,被大家選為毽子隊隊長。去年圣誕節,她還組織小區里長年鍛煉的老年人在一起過了我們的第一個圣誕節,沒想到那竟成了代佩立度過的最后一個圣誕節。眼看今年的圣誕節就要到了,代佩立卻走了……”丁大娘再也忍不住眼中的熱淚……
另一位鄰居楊女士說,今年10月,就是代佩立去第四醫院前,她找到了小區里的姐妹說,大家都漲了工資,想請大家吃飯,一起高興高興,并且已經在飯店預訂了酒席。其實大家都知道,代佩立是想通過這個方式和大家道別。“我們都不肯,偷偷地把酒席給退了,大伙兒是盼著她能夠再回來啊……她是個好人,她不該走。”
讀者致電本報——
希望好人一路走好
昨日清晨,讀者王偉致電本報說,他和代阿姨住在同一個小區,母親以前經常和代阿姨一起晨練、踢毽子,還在一起組織過聚會。王偉的母親讓兒子告訴本報,代佩立是個好人,這病不該讓她得。
本報的系列報道引起了強烈反響,讀者紛紛致電本報,訴說對代佩立行為的敬佩和理解,希望她能一路走好。
昨日,記者再次來到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兩名角膜受助者陳俊萍和邱為勇目前恢復情況良好,是代佩立給了他們重見光明的希望。邱為勇對記者說,他要在出院后親自悼念代佩立。“感謝這位大好人!”
【天津角膜捐助現狀】
60多名盲人等待受捐
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眼科學教研室主任趙少貞對記者說,加上剛剛由代佩立捐獻的角膜,今年完成了由社會捐助角膜移植手術6例,使6位盲人重新獲得光明。目前還有60多位盲人等待角膜移植手術來恢復光明。
目前,天津醫科大學眼科中心眼庫的工作人員時刻都為沒有足夠的角膜來源而焦急萬分。本市每年都有十多個人在焦急地等待著角膜移植。要知道一個志愿者的角膜就可以救助幾名患者,然而捐獻者寥寥。
市民觀念仍需提高
記者在隨機采訪中了解了很多普通市民對捐獻眼角膜的看法。大多數人不愿意在去世后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還有一部分人雖然愿意捐出自己的眼角膜,卻苦于不知道如何捐獻。市民劉先生就是這樣的人,他說,自己也想捐獻出眼角膜,但他不知道去哪里辦手續。
趙主任介紹,目前,市民對于角膜捐獻的社會作用認識并不全面,提高市民認識是增加角膜捐獻的一個手段。如果有市民想捐獻角膜或者咨詢可以撥打醫科大學眼科中心的電話23540673(周一至周五),23540682(周六、周日)。
【角膜捐獻注意事項】
捐獻者年齡不能過75歲
據了解,目前,本市對捐獻眼角膜志愿者的要求一般是:年齡1至75歲,最理想的捐獻者是60歲以下的成年人,一般情況下,在死者死亡6小時內是摘除眼角膜的最佳時間,12小時為臨界值。捐獻者不能有以下疾病:
不明原因死亡、多發性硬化、帕金森氏病、接受人生長激素者、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先天性風疹、進行性多病灶性腦白質病、艾滋病或艾滋病高危人群、血友病患者、亞急性腦炎、巨細胞病毒腦部感染、敗血癥、肝炎、狂犬病、梅毒、白血病、淋巴肉瘤、眼部異常——視網膜母細胞瘤、虹膜炎、青光眼、眼前節惡性腫瘤、角膜病等。
轉自:北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