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點,在山東省省立醫院住院部心內科病房,52歲的許復祥躺在病床上,用顫抖的右手在角膜捐獻書上簽下了他的名字。
“簽完捐獻書,我最后的心愿也算達成了!”昨天上午,在連吐五口鮮血之后,許復祥感到自己已時日不多,催促家人趕緊找醫生,簽訂捐獻書。由于身患心臟病多年,身體虛弱的許復祥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他臨走前還有一個心愿——把角膜捐獻給那些期待光明的人。
與病魔斗爭二十四載
1982年春天的一個早上,許復祥在上班路上,突然感到有些胸悶,兩眼一黑從自行車上摔了下來。隨后,他被送往醫院,醫生發現他的心臟內有一個粘液瘤,必須馬上手術。
在接下來的治療中,醫生對許復祥進行了開胸手術。一個月后,他康復出院。
1992年春天,許復祥心臟中又長出了粘液瘤,接受了第二次開胸手術,并安上了起搏器。
1992年至今,許復祥平均每年住院兩次。在與病魔斗爭的24年里,許復祥雖然沒有輸給對手,但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勉強靠藥物維持生命。
身患重病仍然樂觀
12月6日,許復祥再次入院。檢查發現,他的心臟瓣膜有穿孔、關閉不嚴,心尖心肌梗死。由于心臟功能衰退,血液循環不能正常進行,他全身水腫,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疾病像彈簧,你弱它就強!”面對猙獰的病魔,許復祥依然保持樂觀,常常用這樣的俏皮話鼓勵家人不要傷心。雖然不能下床,但看到其他病友需要幫助,便讓妻子過去幫忙。
“老許是個熱心人,他很樂觀,也很堅強。”一位病友說,心臟病人常常因為胸中憋悶而唉聲嘆氣,但許復祥從來沒有過。
12月20日,許復祥特意把大姐從淄博叫來,把捐獻角膜的心愿告訴了她。
看到大姐傷心地哭了,許復祥用顫抖的手抓住她,讓她不要傷心。“我沒力氣告訴所有人,你幫我把心愿告訴其他人吧!”
“如果我的角膜能夠讓患病兒童重見光明,當朗朗的讀書聲傳遍大地時,相信我在天上也能感到一絲安慰。吃藥多年,肝和腎的功能不行了,我只能捐角膜了,希望它可以傳遞光明。”許復祥說這些話時語氣堅決,不容家人反對。
捐出角膜完成最后心愿
當許復祥的主治醫生得知此事后,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在他看來,許復祥或許還有康復的希望,雖然他不贊成老許過多地考慮后事,但仍被老許的精神打動了。
為了滿足許復祥最后的心愿,他的家人開始為捐獻而奔走,但捐獻過程卻沒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由于濟南市沒有捐獻器官的法律法規,濟南市紅十字會并不接受器官捐獻。如果想捐獻角膜,只能自己聯系需要角膜的病人。
在苦尋多天之后,他的家人沒能找到需要角膜的病人。無奈之下,他們給本報打來電話,希望記者能幫他們找到需要角膜的病人。
記者與山東省省立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琪取得聯系。王琪說,在眼科病房,每周需要移植角膜的病人有20多個,但角膜來源非常緊缺,“許老師捐出的角膜可以讓患者重見光明。”
昨天上午,許復祥的病情又加重了,突然連吐5口鮮血。他覺得自己時日不多,趕快找來王醫生簽訂捐獻書。
下午3點,記者和王琪來到病房時,許復祥躺在病床上,全身水腫。他說話聲音很小,說幾句就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但一說到捐獻角膜,許復祥一下來了精神,仔細地傾聽王醫生介紹捐獻程序。當得知摘除眼球可以更充分獲取角膜時,他毅然決定采取這種方法。
“我志愿將自己遺體的眼球無條件地奉獻給醫學事業,為盲人重見光明貢獻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請親屬或執行人遵照我的意愿辦理有關事宜。”醫生宣讀完捐獻書,許復祥用顫抖的右手在捐獻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他說,“簽完捐獻書,我今生最后的心愿也就算完成了!”
轉自:都市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