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張帆無償獻血25000ml。他不知道自己的血挽救了多少生命,但他覺得做一件對別人有所幫助的事,值!
12月18日,在山東鋁業(yè)公司萬通公司車間,記者見到淄博市無償獻血狀元張帆時,他正在進行設備搶修。“那還是1993年8月,公司組織團員參加無償獻血活動,我第一次獻血。直到現(xiàn)在我還保存著當時的獻血證呢!”摘下滿是油污的手套,張帆說起了自己的第一次獻血經(jīng)歷。
“2005年,淄博市中心血站組織張帆等18名獻血狀元到外地參觀,他向單位請假時,我們才知道他無償獻血的事。”在車間里,工友們傳看著張帆的十幾本獻血證說,“做一件有意義的事不難,難的是他堅持了這么多年。”
“對于意外事故中的傷員、等待手術的病人,及時用血意味著給他們新生。”在張帆的影響下,車間已有十幾名工友加入到了無償獻血行動中來。今年5月,張帆還和工友們報名參加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志愿捐獻者。
“從獻血證的記錄上來看,我獻了25000ml血,其實這里有的是捐獻的血小板,因為國家規(guī)定捐獻一次血小板相當于捐獻好幾次全血。無償獻血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奉獻愛心是利人利己的好事。” 張帆說。
“2004年秋天,《魯中晨報》的一篇報道中提到:市民無償捐獻血小板量距離臨床用量差距太大。是這篇報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增加了我捐獻血小板的信心,這張報紙我還存著呢!”張帆告訴記者,“捐獻血小板有嚴格的要求,捐獻者要隨時等待血站的采血通知,有時要等上十幾天,這期間不能飲酒、不能吃油膩的食物。”從那以后,張帆就開始主動到血站捐獻機采血小板。
“過幾天,我要再次去捐血了,幫助那些需要救治的人們。”
轉自:魯中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