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會基成為楊占奇捐獻眼角膜的第一個受益人
核心提示
繼2005年河南人魏青剛3次下海救人感動青島繼而感動中國之后,2006年歲尾和2007年年初,青島再次為一個河南人動容——一個打工仔因車禍身亡后,他的家人把他的眼角膜捐獻出來,他成了青島市眼角膜捐獻第一人。1月2日,其中一個眼角膜已成功移植給一位病人。昨天,本報記者連線青島媒體、醫院、楊占奇的親人和他生前所在單位……
車禍弟弟做主捐獻哥哥眼角膜
楊占奇,31歲,未婚,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高堡鄉西吉村人,從濟南的武警部隊復員后,3年前到青島市鞍山路上的“古街人家酒店”打工。青島市古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金一告訴記者:“他是中共黨員,在部隊榮立過兩次三等功,他的獻血證顯示,他在濟南和青島多次獻血,他很勤奮,拿到了國家級技術資格證(電工)。他一直是我們的優秀員工,一直是我們的培養對象,目前擔任鞍山路店的采購主管,能看出我們對他的信任。可惜的是,本來我們準備今年初宣布讓他接任全部連鎖店采購主管的……”金一流露出惋惜和傷感的神色。
去年12月23日晚,楊占奇有事外出,走到河西村附近時,突然被一輛摩托車撞倒,當場昏迷,被送到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時已經處于淺昏迷狀態。醫生診斷為腦挫裂傷、顱底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并隨即實施了急診手術。12月30日下午,因病重搶救無效楊占奇離世。
楊占奇28歲的弟弟楊占京在哥哥受傷后聞訊趕到青島。就在哥哥去世前的1個多小時,28歲的楊占京替哥哥做了決定:捐獻眼角膜。楊占京撥通了青島市紅十字會的電話,顫抖著說出了想法。
義舉青島市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楊占京在電話中告訴記者,“他的死讓我很意外,也讓全家傷心!捐獻眼角膜這個想法是我提的……他說過,他想一輩子留在青島”。
采訪楊占京的青島早報記者于順說:“這是個驚世駭俗的決定,除了感動,你還會因楊占奇一家人的先驅精神而尊重他們——他是青島市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于順和楊占京進行了對話。
于順:“為什么要替哥哥做主捐獻眼角膜?”
楊占京:“哥哥肯定希望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些東西。”
于順:“這個決定跟家人商量過嗎?父母都同意嗎?”
楊占京:“這個想法是我提的,在父母到青島后,我也曾對他們說過,他們開始并不同意,但后來我說哥哥會同意我的想法后,他們也答應了。”
于順:“你哥哥天堂里愿意接受你為他做的這個決定嗎?”
楊占京:“會的,他生前就特別喜
歡幫助別人,把自己有用的東西留在這個世上,我想他會同意我的決定。”
于順告訴本報記者,青島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在第八人民醫院為楊占奇辦理了眼角膜捐獻手續,工作人員表示,捐獻由弟弟提出,而且楊占奇的父母等直系親屬均已表示同意,青島市紅十字會可以接受此次捐獻。盡管先前也有人簽過眼角膜的捐獻書,但由于各種原因,還都沒有實現捐獻,只是捐獻的志愿者,而楊占奇在手術后,才真正是青島市的第一位實際捐獻眼角膜者。
決定讓他的“眼睛”留下看青島吧
“從去年12月25日趕到青島,到撥通紅十字會電話,楊占京始終守候在哥哥身邊。”線索提供者、在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任宣傳干事的河南信陽人馬傳明告訴記者。楊占京說服了趕到青島的父母,并在當天下午在“遺體捐獻榮譽證書”上寫下了哥哥的名字。
“這是一場愛心的延續,也是光明的延續。”青島市紅十字會的于青主任說,眼角膜必須在人死亡后6~12小時剝離,一對眼角膜甚至可以讓4到6個人恢復光明。
由于眼角膜的摘除必須在捐獻者去世后最短時間內實施,青島市紅十字會立即聯系了青島市眼科醫院。去年12月30日19時38分,楊占京慢慢地走到手術床邊,輕輕地揭掉蓋在哥哥眼上的紗布后,突然跪在墻邊,痛哭著喊“哥”,頭重重地磕在墻上。當晚,眼科醫院的3名醫生成功地為楊占奇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
昨日,記者聯系上楊占奇的父親楊正民,今年54歲的楊正民是清豐縣一名村干部。楊正民有1個女兒和兩個兒子,楊占奇是長子。此前,楊正民的女兒因故去世。老人家哭著說:“占奇多次跟我說,他喜歡青島。就讓這個熱愛青島的孩子把眼睛留在青島吧,讓他永遠看著青島……孩子他媽患有肺氣腫,家里經濟條件不好,我家親戚朋友湊了點錢來到青島,而肇事車主交了8000元醫療費后不照面了。”老人家一再叮囑記者:“請你一定寫上,占奇的老總金一先生,為占奇花了七八千元的醫療費,還出錢安排我們住旅館……“
希望第一例移植手術已經完成
新年的第一天,遼寧本溪的患者時會基被確定為接受楊占奇眼角膜捐獻的人。時會基的右眼患有病毒性角膜炎,有20多年的病史了。據眼科醫院醫生介紹,醫院對時會基進行檢查后,發現他的眼角膜與楊占奇捐獻的一個眼角膜很配,于是決定對其免費進行手術。專家說,一個人的眼角膜可供給多人,移植手術的成功率在90%以上,大部分眼角膜患者可通過眼角膜移植恢復視力。
時會基告訴記者,當他知道自己手術用的眼角膜是別人捐獻的之后,很受感動,如果有可能的話他特別想跟捐獻者的家屬見面,當面表示感謝。當天,54歲的楊正民得到這一消息,哽咽著說自己很欣慰,因為孩子在去世后還留下了一線光明,“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孩子的另一個眼角膜能夠捐獻給青島的患者,孩子對青島的感情很深,我們想讓他的眼睛留在青島、看著青島”。
1月2日14時30分,時會基順利做了眼角膜移植手術。
“我想看看移植眼角膜患者。”1月2日13時30分,楊正民在小兒子楊占京的攙扶下趕到青島市眼科醫院,想看看準備移植上兒子眼角膜的時會基。由于時會基已經進入手術室接受麻醉,楊正民沒能見到時會基。
“因為家里窮,占奇沒能上完高中,可他還是自己念完了夜校高中。”說起兒子楊占奇,老人強忍的淚水還是流了下來。楊正民邊說邊從兜里掏出楊占奇生前的軍功章、獻血證、夜校畢業證書。
手術后,由于病人要靜養,院方沒有安排老人和時會基見面。但老人告訴青島早報的記者聶向鋒,“真的很欣慰,兒子雖然走了,但他將光明留在了人世。他的眼睛還在,我就會感覺兒子還活著,他就在周圍看著我”。
感動700多名志愿者欲捐眼角膜
昨天,青島市古街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金一向本報記者透露,青島有關方面已表態為這個熱愛青島的河南人免費提供一片墓地,這樣,就留住了楊占奇和他的眼神。“楊占奇是我們最好的員工,他走了,我們想讓楊占奇的弟弟楊占京來接替他的崗位。”
楊正民告訴記者,交通事故還在處理中,兒子的后事暫時沒法安排。他想將兒子的一部分骨灰埋在青島的遺體捐獻奉獻林里,讓他每天都能看到喜歡的城市。“我們畢竟年紀大了,不可能整天來青島祭奠,另一部分我想帶回老家安葬,這樣我想見兒子的時候就能去看一眼。”
楊家人希望另一個眼角膜能奉獻給青島人。據眼科醫院專家說,另一個眼角膜現保存在醫院眼庫,采用了長期保存的技術。從即日起,凡是視力下降或者在其他機構檢查過,可以通過眼角膜移植手術治愈的貧困患者,可到青島市眼科醫院檢查。醫院篩查出適合移植、家境貧困的患者后,將免費實施手術。
作為實際上的青島市眼角膜捐獻第一人,楊占奇及其家人的義舉讓人動容。青島早報記者聶向鋒說,目前青島市已有700多名志愿者登記無償捐獻眼角膜,其中八成以上是老人,僅1月2日一天,就有20多人撥打青島市紅十字會的電話要求登記成為遺體或眼角膜捐獻志愿者。時會基在手術前說:“希望能盡快康復,當面向楊占奇的家人致謝。如果將來有可能,我也愿意捐獻自己的眼角膜。”
截至發稿,記者從青島有關方面了解到,1月3日上午9時,時會基右眼的紗布揭開,經醫生檢查,已恢復光感,視力暫時為0.2。
但楊家目前卻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整個善后工作最少需要六萬余元。這個數字對經濟拮據的楊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目前,青島有關方面已考慮呼吁市民為楊家捐款。
轉自: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