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煜與妻子在病房內 記者吳波/圖
一根粗粗的采血針扎入范煜臂彎處,他微微皺了皺眉頭。守在身旁的妻子看著殷紅的鮮血緩緩流出,一直打轉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
昨日上午,駐馬店電視臺的范煜成功為北京35歲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成為我省新聞媒體捐髓“第一人”。
省會媒體爭相采訪“自己人”
昨日上午8時許,范煜在妻子的陪同下,準時來到省腫瘤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此時,采集室外,省會媒體的記者早已等在那兒。
面對同行,范煜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我的心情很平靜,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覺得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范煜是駐馬店電視臺節目部主任,2006年4月,他加入了駐馬店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隊伍并進行了血樣采集。
同年8月31日,國家管理中心發來傳真,范煜的HLA分型與一位患者初配相同,隨后的血樣高分辨、體檢,范煜完全符合捐獻條件。女兒支持,妻子“反對”
從捐獻血樣到進行高分辨血樣檢測,范煜一直沒向家人和單位透露一個字,直到高分辨結果相合的消息傳來,他才向妻子“坦白”。
“他把消息告訴我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無論如何不能捐。”范煜的妻子宋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當時對捐獻骨髓一點兒都不了解,“我還開玩笑要以死相逼,8歲的女兒批評我沒愛心。”后來他們爺倆輪番做工作,再加上查詢了相關資料,“我才‘投降’了。”
范煜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剛剛學寫作文,就寫了《我的爸爸》,“我的爸爸要用他的鮮血去救一個遠在北京的叔叔。我為爸爸感到驕傲!”
“剛接到省紅十字會的通知,你自己思想上有沒有波動?”
“沒有。我要對我的行為負責。”范煜說,在決定捐獻之前,他就上網查詢了很多有關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在知道捐獻過程非常安全之后,才在捐獻同意書上簽字。
“生命種子”運往北京
昨日下午3時許,駐馬店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帶著尚有范煜體溫的生命種子,乘飛機送往北京。
據省紅十字會有關人士介紹,如果這次捐獻的造血干細胞數量不能滿足治療要求,范煜今天還將進行第二次捐獻。
轉自: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