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何建章:幫貧助困從支教艾滋遺孤開始
2007-01-13
何建章的物質生活是貧弱的,但他的精神生活卻十分豐富。記者采訪他時,他正在忙于期末備考,他說,寒假他還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到西部調查那里的特困兒童情況;二是到東部聯系多年來一直通過他資助特困兒童的企業,商談新一年的扶貧計劃;三是回到南部家鄉繼續做山區特困兒童的情況調查。

  勤于思考的何建章。  

  圖書館中,何建章抓緊時間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綜合本領。

  何建章發動同學們一起參加幫扶孤困兒童的活動。

  走在大學校園里,何建章對未來充滿希望。  

  何建章說:幫貧助困不分時間地點,也不管你富裕與貧窮,它有很多方式,有錢就多拿一些錢,

  沒有錢就多做一些事,這樣才是立體的幫助,效果會更好。

  人在哪里愛心就在哪里奉獻  

  2006年的圣誕節是個周末,當大學生們歡度這一節日的時候,黑龍江大學校園內卻有兩個學生在為一位病重的女大學生募捐。這就是何建章與另一位大學生志愿者陳順達。短短兩天時間,他們為那位患惡性腦瘤的女大學生募捐了6000多元錢。

  2005年4月,何建章結束一年的支教生涯重返校園之后,幫貧助困的腳步卻沒有停止,依然盡自己之所能幫助身邊的孩子。他幫助的第一個孩子是一個農民工子女。那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何建章在學校校報上了解到一位住在香坊的12歲農民工子女,先天性下肢軟骨發育不良,父母從安徽來哈爾濱打工。一個月的時間,何建章先后多次帶著這個孩子去解放軍211醫院、哈爾濱市兒童醫院、黑龍江省中醫院等醫院尋求治療。多方打聽,由于這個病沒有治療的可能,孩子隨父母回到了安徽。何建章對他的幫助告一段落,但何建章卻因此了解到香坊區有很多需要幫助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于是他開始對這些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況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需要。

  “大學生能做的事情可能不多,但我們有知識,可以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給他們補補課,幫助他們縮短與城里孩子的距離,同時給他們一個跟外界交流的機會,這就是眼下我們能做到的最好的幫助。”

  貼海報,招募志愿者,組織大學生志愿者給香坊區的孤困兒童義務補課;與哈爾濱市婦聯孤困兒童幫扶中心聯系,尋找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與學校的青年志愿者協會聯系,讓更龐大的志愿者群體幫助越來越多的孤困兒童……就這樣,何建章的業余時間都用在了幫貧助困的公益活動中。

  在幫貧助困行動中,何建章沒有假期。每年寒暑假,何建章回到老家漳州后,都要到山區做貧困兒童情況調查。兩個寒暑假何建章獨自一人走訪了10多個村子,近百個家庭。目前,已有40個孩子在何建章的幫助下,獲得了學費和生活費的資助。

  從本能地選擇到現實體驗,從個體行為到引發全社會的關注,何建章的責任感就這樣一步步積累而成。他和他的志愿者朋友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的募捐,都像雨露一樣滋養著每一個貧困兒童的笑臉。  

  何建章說:一定要在震撼的瞬間馬上采取行動,不要讓愛心僅僅停留在感到震撼和靈光一現的想法上。

  走進艾滋病村將震撼化為行動  

  何建章能夠走進艾滋病村,緣于他受到的一次心靈震撼。

  2004年,《南方周末》上一篇關于河南省的農民因在上世紀90年代賣血而感染艾滋病相繼死亡留下大批孤兒的報道引起了何建章的注意。“無論是艾滋病的無情,還是那些被艾滋病奪去父母的孩子們,都讓我很震撼。”這位2003年從福建省貧困山區考入黑龍江大學的大一學生內心再也無法平靜了。他毅然休學一年,將震撼化為行動,走進艾滋病村,演繹了貧困大學生休學支教艾滋遺孤的感人故事。

  “現在回想起來,那一次是我將停留在內心多年的想法變成現實的第一次,那時我所做的事情不是因為有勇氣,最主要的是因為我做到了堅決、果斷。”

  何建章是很堅決的。2004年5月29日凌晨,何建章背著簡單的行李,來到位于河南商丘東珍學校的志愿者辦公室。第二天一早,何建章就來到位于河南商丘雙廟的艾滋病村。隨著腳步的前行,艾滋病村的形象越來越清晰———隨處可見的艾滋病標語、村子里已患上艾滋病的感染者、院子里孤寂的老人和無助的孩子們……感官的刺激讓何建章忐忑不安,而來自內心世界的撞擊卻讓他加快了前行的腳步。

  “在那之前,我從未見過一個孩子會有如此戒備的眼神。后來,在河南時間呆得久了,我才知道,那里的孩子都這樣,他們很多從小就活在親人忽然離去的恐懼、家破人亡的絕望以及旁人的不理解和歧視中。”

  何建章的班里只有一個12歲的女生,叫夏青,因輸血染上艾滋病毒,已被病魔折磨了4年。在“艾滋病人遺孤學校”出現前,當地沒有一家學校肯收留她,其他學生的家長都說:“夏青要是在這兒上學,俺孩子就不上了!”

  和所有艾滋病感染者一樣,小夏青更多的是對陌生人的排斥與不信任。初次見面,并沒像何建章想得那么順利:小夏青連看也不看何建章,一點也不喜歡他。何建章知道是環境讓她變成這樣的,其實她很調皮,只是被她生活的那個環境傷害得太深。

  為了取得她的信任,何建章只能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和她“套近乎”:她害怕打吊針,他就耐著性子勸;知道她喜歡唱歌,何建章業余時間就編歌唱給小夏青聽……慢慢地,小夏青接受了何建章,性格也開朗多了。

  有一次,小夏青夜間突然發病,而唯一能安慰她的何建章“進村”還沒回來,女孩撕心裂肺的哭聲讓人心痛。何建章老遠就聽到哭聲,他一路狂奔跑到夏青床邊,小夏青摟著他的脖子不撒手……

  為了能讓孩子們安心學習,何建章還經常做家訪。他是在用心走進每一個艾滋病家庭,用愛去溫暖每一個荒涼的角落!

  漸漸的,何建章等志愿者的工作,得到當地人們的認可。越來越多的孩子來到“艾滋病人遺孤學校”讀書,最多時達到32人。

  “那里的水很涼,睡覺也沒有床,可是守著那些孩子,心里卻是特別塌實和滿足的。那時侯我最大的夢想就是過生日的時候能收到一張床,我之所以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段歲月,就是想讓更多的人知道那里、關注那里。志愿者的力量是薄弱的,如果大家都愿意伸出手幫幫那些孩子,那就是希望。”  

  何建章說: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要想讓更多的孤困兒童得到幫助,需要更多的人伸出關愛之手。

  愿做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勢  

  當年何建章支教結束回到學校時,有很多人問他:“為什么不等畢業以后去做這件事呢?”何建章回答:“也許我可以等得起時間,但那些孩子卻是等不起的,我們遲到一天,就意味著會有孩子上不了學。更可怕的是,我害怕他們重蹈父輩們的命運。”

  如今早已回到大學校園繼續完成學業的何建章依然牽掛著他的小夏青、小石頭、身患艾滋病的大叔、大嬸……他們會常常地出現在他的睡夢中,2006年的暑假,何建章又踏上了開往河南的列車去探望那些他一直牽掛的人。

  “現在他們的狀況好多了,志愿者由原來的三四個發展到了六七個,也有更多的人在幫助他們。”提起那些艾滋孤兒,何建章感到很欣慰。

  但同時,何建章的內心也有著深深的憂慮。“現在社會上對特困孩子關注的人還是太少,很多人忙于工作忽視了那些邊緣的群體,很多人不知道還有那么多困難的孩子需要幫助,而有的人知道了也很冷漠。”

  何建章希望自己在幫助這些孩子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些孩子的現實困難,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公益行動中來。所以每次需要尋求志愿者的時候,他都張貼海報,他希望通過一次一次的行動擴大志愿者的群體。如今,受何建章影響并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的學生,僅黑龍江大學就有幾十人之多。

  “孩子是很單純的,你給他一點幫助,他的心里就會覺得很溫暖。幫助別人很重要的是給對方一種心里的溫暖,人文的關懷。你做的也許不多,但只要盡你的努力去做,就會給他一種很向上的力量,給他一種精神上的支持。”

  2006年9月起,何建章開始從自己的生活費中省出錢來,資助一位特困學生。每個學期200元錢對別人來說不算什么,可對每個月只有200元錢生活費的何建章來說也是一個負擔。但何建章卻不這樣認為,“沒什么,省一點就過去了,我主要就是吃飯和聯系幫困活動的通信費用,基本不花什么錢。我不在意自己生活得困苦,我所關注的是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還有哪些特困兒童需要幫助,并盡我所能的去幫助他們。

  何建章的物質生活是貧弱的,但他的精神生活卻十分豐富。記者采訪他時,他正在忙于期末備考,他說,寒假他還有三件大事要做:一是到西部調查那里的特困兒童情況;二是到東部聯系多年來一直通過他資助特困兒童的企業,商談新一年的扶貧計劃;三是回到南部家鄉繼續做山區特困兒童的情況調查。

  步履匆匆,何建章的背影逐漸從記者的視野中消失,但何建章義無反顧踏上的幫貧助困之路卻在記者的腦海中越發清晰。

  采訪感言  

  何建章是弱小的,作為一個貧困大學生,他個人的命運還沒有真正的轉變;何建章又是強大的,為了更多貧病交加的孩子最終擺脫貧困的命運,他義無反顧地走向人們望而卻步的艾滋病村。何建章說,到艾滋病村支教不是因為有勇氣,只是將積聚在內心多年的想法變成了行動。簡單的一句話,卻展現出了他內心強大的憂患意識和忘我精神。  

  采訪何建章,記者常常被他淡淡說出的頗具總結性、思想性的語言而感到震撼,這個20出頭、看起來稚氣未脫的大男孩有著常人不具備的博大和頑強。采訪完何建章,記者的腦海中常常閃現出何建章那弱小的身影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前行的畫面,面對這樣的青年,我們怎么還能裹足不前?怎么還能不向那些需要幫助的孤困兒童伸出關愛之手呢?

(黑龍江日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