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回到課堂的陳敏,眼角掛著晶瑩的淚珠。記者張偲攝
放學后,15歲的陳敏走在回家的路上。與以往不同,走完這段只有500米的歸程,他卻用了30多分鐘。推開門,陳敏坐在椅子上,幾分鐘過后,竟從椅子上滑下,暈倒在地。
這一天是2006年12月16日,自此陳敏再也沒有去過學校。第二天,陳敏被送到武漢協和醫院,經確診他患上的是急性淋巴白血病。
陳敏是紅安縣第三中學初三(1)班的“活躍分子”。他在學習上最能刻苦,成績優秀,同學們和老師都喜歡他。英語老師羅開梅稱,陳敏剛上初中時,英語“很糟”。他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晚自習半小時英語,才能睡覺。到了初三,“他的英語成績已經是班上佼佼者”。
陳敏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在一家化肥廠上班,母親為節約家庭開支,在路邊空地開辟了一塊菜地,“家里從不去菜場買一根菜”。
為了陳敏治病,一個多月來,家里花光所有積蓄,還借了七萬多元債。“院方稱要換骨髓得數十萬”,父親陳定正哽咽地說,他們只有一個兒子,“就算沿街乞討,一分一毛,我也要啊……”
病床上,陳敏戴著一頂帽子,因化療他的頭發掉光了。醒來后,他拉著媽媽的手,說:“媽,我在夢里走進了考場。”還有4個多月就要中考了,陳敏對此記得很清晰。
轉自:武漢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