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者男多過女
近日,記者聯系上參與調查的兩位同學——研二學生李露、研一學生王建明。他們倆一共當面采訪過近10位學生同性戀者,更多的人通過網絡接受采訪。
李露和王建明介紹,南大的同性戀者有一個自己的圈子。在學校的“小百合”論壇上,有一個名為“同一片天空”的討論版,是關于艾滋病、同性戀話題的。
小W在南大五年了,是這個版的版主,對學校內同性戀者的大致情況比較了解。當問起南大同性戀者的數量比例時,他強調:“這個比例和社會上的一般比例是一樣的,也是固定的,并沒有因為社會觀念的寬松或嚴厲程度有所不同。男生占6%~7%,女生占3%~4%。也有人說實際情況要比這個比例更大。但可以肯定的是,男生比女生多,女生更加低調。當然,對于我們學校的人數,沒有人也沒有辦法去做準確的統計。”
一位接受采訪的學生說:南大兩個校區的同性戀者光他知道的就有400人,實際遠遠不止這個數字。
每學期聚會一兩次
南大的同性戀者各有自己的QQ群。QQ群里主要是南大的學生,也有南京其他高校的,如東大、南師、南審等。“大家需要互相認識,互相傾訴,這樣可以化解孤獨感和許多被壓抑著的情緒。”
有人擔心網絡資源的豐富促使同性戀者增多,但采訪中,許多同性戀者認為,自己的性取向是“七分先天,三分激發”。版主小W說:“網絡不是讓他們由非‘同志’變成‘同志’,而是促進他們自我認同。”
兩位學生記者還介紹,QQ群成員有時會各組織些活動,“所謂的活動,大概一個學期有一到兩次,就是版聚,唱歌,加上一些游戲”。
2005年12月31日,由南大幾個同性戀學生牽頭,聯合南大東大的同性戀學生主辦了一個大型活動,并邀請了江蘇同天工作組和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專家們過來開展科研活動。
一個網友寫下了當時的情形:“今年12月31號,又到年關,狼想聚會,我也想聚會,于是就在聚會的前一天發了帖子。走了一批人,換了一批人,來了一批新人。今年的聚會很多人都來自浦口,當然還有那位令人難以忘懷的來自仙林的帥哥,呵呵。”
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性健康中心教授張北川,對同性戀進行了長達15年的研究,被授予過獎勵艾滋病預防杰出人士的國際最高獎“馬丁獎”。組織這次活動的江蘇同天工作組就是張北川負責的《朋友》項目組下的。南大有四五位同性戀者在江蘇同天工作組當志愿者,負責接聽社區“同志”的電話(進行情感交流和性病艾滋病相關知識解答)、去南京的“同志”酒吧進行外展(艾滋病干預)發放安全套和宣傳材料等工作。
僅少數同性戀愿公開
不少同性戀者認為,南大校園還是比較寬容多元的。“拉拉”(女同志的俗稱)小L說:“即使我周圍的同學知道了我的身份,也沒有改變對我的看法,一來80后心態比較開放,二來受過高等教育的同學們交朋友注重個人品質,而不是單看性取向。反而是四十歲以上的不太容易接受。”
但是只有少數同性戀學生愿意公開身份。
一位同學告訴王建明:“我在自己的圈子里很活躍,但和一般的同學在一起,就會覺得不自在,擔心他人的目光。”
來源: 同盟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