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妻子,崔連發連說這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分。攝影 新報記者 胡凌云
“丹丹媽,東西我都收拾好了,咱可以走了吧。”自從前天晚上得知可以回家過春節,崔連發興奮得幾乎整夜都沒睡好覺。本來護士為他準備了輪椅,但卻被他笑著拒絕,堅持要自己走出醫院。
昨天,尿毒癥患者崔連發和妻子趙靜華暫時出院,回家接受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待春節后視具體情況,再實施活體肝腎聯合移植手術。
住院一個月來,崔連發在醫生的安排下,每隔一天接受一次血液透析,同時配合幾種口服藥物,無論是身體狀況還是精神狀況都有明顯好轉,他甚至已經可以獨自下樓打飯。
“每頓都能吃一碗米飯,說話也有力氣了。”說起丈夫逐漸恢復飯量,正在辦理出院手續的趙靜華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她說只要丈夫的身體能好起來,自己再怎么受罪、怎么辛苦都不怕。
護士來到病房將一張處方箋交給趙靜華,并囑咐她千萬不能弄丟了。為了保證離開醫院這段時間的治療效果,負責血液透析的醫生特意將血透過程中的給藥速度,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項一一落實到文字上,讓趙靜華交給自家附近醫院的醫生。
“多虧這些大夫護士,對我們兩口子別提多好了。”說起一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趙靜華贊不絕口,她說住院這段時間,大夫護士都想著法幫助他們節約醫療費,并且在生活上關心幫助他們。
“大家都說我遇上了個好媳婦,誰看到我們有難處都會拉一把。”說起自己的妻子,崔連發唏噓不已,連說這是自己前世修來的福分——他們并非原配夫妻,但自從十年前兩人結婚后感情一直非常好。
自從得知妻子要為自己捐獻器官那天起,崔連發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責中,他恨自己不能讓老婆孩子過上富足的生活,反而還要向妻子索取肝臟、腎臟,讓女兒輟學打工。
“我就是愁醫療費啊!”連日來,趙靜華除了照顧丈夫的日常起居,所有精力都用在了籌措治療費上。入院檢查前,按照普通的腎移植手術費用計算,大概需要2.5萬-3.5萬元,通過新報報道,這筆費用已經湊齊。但做難度較大的活體肝腎聯合移植手術,費用便大幅度提高,整個手術將需要20萬-30萬元,對于這個貧困的家庭而言,是無論如何都承受不起的。
2006年10月16日,崔連發被查出患有尿毒癥后,趙靜華就決定將自己的一個腎臟捐給丈夫,而在此后的配型檢查中,崔連發又被確診為肝腹水、肝硬化,若想挽救生命,需要同時接受肝腎聯合移植,趙靜華又決定為丈夫捐肝,這將是本市首例活體肝腎聯合移植手術。
趙靜華聯系電話:13920413842
愛心賬戶:6228480020064384017
開戶行:農業銀行 開戶名:趙靜華
轉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