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疆來海口的魏薛剛說,自己得了肝癌,想死后把眼角膜捐獻出來,可是卻無法達成心愿,不禁令他感到遺憾和費解。
想捐眼角膜竟沒人要
魏薛剛是新疆人,1999年他第一次來海南就被這里的人文環境所吸引,從此就喜歡上了海南。去年11月,魏先生和朋友喝酒回來后,發現自己肝部疼得厲害。第二天到醫院檢查,診斷結果為肝癌。
魏薛剛(左)講述自己的尷尬遭遇
兩個月后,病情進一步惡化,肝部的腫瘤越來越大。
得知自己患有肝癌后,魏先生希望死后能將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讓失去光明的人能看到這美麗的世界。但他咨詢了相關部門了解到,由于他不是海南戶口,捐獻器官時很難得到公證。而省內的幾家接收醫院對他想捐眼角膜的事也不感興趣。魏先生神情低落地說:“一邊是無償捐獻眼角膜沒人要,另一邊是有很多人等眼角膜重見光明,難道做件好事真這么難嗎?”魏先生的遭遇,記者從海南省紅十字會得到了證實。
遺體器官捐獻未實際操作
記者6日從海南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省紅十字會從2000年底開始進行受理捐獻遺體及遺體器官事宜。截至目前,僅有10多人是經過公證的遺體器官捐獻者,但這些捐獻者都還健在,所以海南遺體器官捐獻沒實際操作過,捐贈遺體器官細化操作在海南也還沒有落實。
省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說,他們很樂意積極推動這件事,但具體接收事宜需要醫院來配合。現在醫院對器官捐贈沒興趣,一是擔心因此惹官司,二是沒有專門的機構來操作此事。因此,醫院需要器官捐贈時寧愿與省外的有關部門聯系。
如海南省人民醫院眼科,登記的需要進行角膜移植的病人有近60例,該院每年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20例左右。但該院的眼角膜一般來自深圳眼科醫院和中山醫院眼科,因為深圳有“眼角膜庫”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體系。深圳人大也立法規范了遺體器官捐獻的行為。為滿足醫學教研,海南省醫學院每年需要上百具遺體,但由于我省一直沒有遺體捐獻,只能從外省借調。
轉自:南國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