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艾滋病疫苗目前是控制這種“無藥可治”疾病瘋狂傳播的唯一希望。自從1981年艾滋病被人類正式確認以來,已經有2500多萬人死于艾滋病,另外還有4000多萬人是艾滋病毒攜帶者。非洲大陸撒哈拉以南地區是艾滋病重災區?,F在,只有兩種艾滋病疫苗處于高級人體試驗階段,其確切效果還是個未知數。 b12抗體是人類對付艾滋病的關鍵 專家介紹,抗體是人體內的免疫蛋白,承擔著尋找和消滅入侵病毒和細菌的任務。由于艾滋病襲擊人體內的免疫細胞,因此研究防御這種病毒的疫苗非常困難。科學家發現,艾滋病表面叫做gp120的蛋白與人體內名為b12的抗體發生接觸時,會顯得“非常虛弱”。因此,b12抗體可以做到讓入侵人體的艾滋病毒“失去毒性”。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成功記錄下艾滋病毒“抓住”并且“侵入”人體免疫細胞的過程。形象地說,艾滋病毒首先會同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來個“謹慎地握手”,然后雙方就進入了“熱情的擁抱”階段。最終,艾滋病毒利用gp120蛋白成功入侵人體CD4 T免疫細胞??墒?,b12抗體能有效阻止艾滋病毒的上述猖狂入侵過程。 不過,由于艾滋病毒在進入人體后不斷快速變異,從而讓人免疫系統“找不到敵人”。另外,艾滋病毒還能有效偽裝自己的身份,結果讓b12抗體無法阻止其入侵感染人體免疫細胞??茖W家承認,盡管人們發現了一種可對付艾滋病毒的潛在抗體,但是該成就距艾滋病疫苗問世還有很長時間,還需開展更多動物和人體試驗。 還可用“陷阱”消滅艾滋病毒 美國耶魯大學生物學家主導的另一項同艾滋病有關的研究稱,可通過將這種病毒引誘到能導致其死亡的所謂“細胞陷阱”來消滅它們。專家介紹,在生態學中支持種群增長的棲息地或生活環境被稱為“源”,不支持其生活的環境就是“匯”(陷阱)。當陷阱細胞數量超過一定標準后,病毒就會因無法維持其繁殖需要的正常數量而走向消亡。 研究人員指出,上述“生態陷阱”既可自然產生,又能人工制造。例如,艾滋病病毒通過細胞表面的CD4分子識別T細胞,但是隨后它需要細胞核的功能來進行繁殖。因此,如果采用表面具有CD4分子但卻沒有核的人工陷阱細胞,就有望創造治療艾滋病的新方法。據悉,由于成熟的紅血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因此有可能被人工改造成數量上超過T細胞的“艾滋病毒陷阱”。(高軼軍) | ||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