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獻血夫妻無償獻血十年
2007-02-20

  夫妻倆攜手獻血。     


  馬祿軍和妻子張梅無償獻血已滿十周年了。為了這個特殊的日子,他們已經盤算好了:約上幾個“血友”先去山東省血液中心獻血,再找個地方聚聚慶祝一下。自從與“獻血”結下了緣分,生命里比較重要的日子幾乎都與獻血聯系在一起了:比如說第一次獻血的日子、兩口子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等。

  7萬與4萬
  把獻血作為一種生活

  7萬毫升鮮血,是個什么概念?如果按一個成年人全身血液總量為4500毫升來計算,7萬毫升約是一個人全身血液總量的15倍;如果按救助一個病人平均需要800毫升血液來計算,7萬毫升能挽救近90個寶貴的生命。從1997年至今,馬祿軍的獻血量已經超過了7萬毫升,而妻子張梅的獻血量也達到了4萬多毫升。

  “不了解的人聽到這個數字都會嚇一跳說:不可能吧?那得多少血呀?”采訪尚未開始,馬祿軍已看出了記者的疑惑,“現在大部分都是機采成分血了,跟以前說的獻‘全血’不太一樣,分離出血小板的血液還會再送回到體內。每次捐獻1個治療量相當于800毫升全血,一個月獻一次,累計起來數字就顯得很驚人了。”

  馬祿軍娓娓道來,妻子張梅則在一邊忙著收拾餐桌,偶爾也補充上幾句,兩人之間的默契讓人感動。1997年2月登記結婚,同年11月兩人第一次獻血,結婚10年,無償獻血了10年。“每月獻一次血就是我們固定的生活方式。”馬祿軍說。婚姻幾乎與獻血同步,如此一路走來,他們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獻血夫妻”了。

  從無償獻血到登記捐獻骨髓、公證捐獻遺體,無論是做哪件事,馬祿軍和張梅都是夫妻同心、共同進退的。父親開始頗不理解兒子兒媳的行為:獻上幾回血就該算了吧?總獻對身體不太好吧?年紀輕輕就考慮死后的事情不吉利呢!可一來兩人堅持,二來看獻血對身體并沒有多少不良影響,加上兩口子又不斷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父親慢慢也就接受了。如今再談到獻血,老人家口氣里滿是遺憾:我就是年紀太大了,撈不著獻呀!

  第一次獻血
  享受特殊待遇

  “媽媽今天獻血了,應該早點休息。”6歲的大龍人小鬼大,懂的事情還真不少,不光知道獻血是做好事能救人,還曉得用英語表揚媽媽呢:well done!

  1997年11月8日,26歲的馬祿軍和張梅第一次走進了山東省血液中心的大門。那時候,他們倆結婚登記才半年多,成了血液中心接待的第一對結伴前來無償獻血的夫妻。

  今天再說起第一次獻血,兩口子還多少有些興奮呢。一直都有獻血想法的他們在電視上看到深圳、廣州掀起的“無償獻血熱”再也忍不住了,通過114查到山東省血液中心的地址,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坐第一班公交車去了血站。“那會兒血液中心里多數人都是來賣血的,人家一聽我倆是無償獻血,待遇立刻就不一樣了,查體、抽血全都讓我們優先。獻完了血,護士給我們端來了熱騰騰的牛奶,又給了幾樣紀念品:一把雨傘、一包餅干和一瓶牛奶。我們倆高高興興地回家了。”馬祿軍笑著回憶。

  別人獻血后都要大補,馬祿軍和張梅卻把這事看得平常,上午獻了血,晚餐仍與平時沒兩樣: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絲、胡蘿卜。“獻血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覺。我們第一次獻血也不過就喝了碗羊湯、吃了點羊肉煎包就算補了。”外表嬌弱的張梅骨子里卻是個大大咧咧的人

  “血友圈”的
  獨特慶賀方式

  常人眼里“另類”的“獻血夫妻”,卻把獻血看作是與運動、唱歌類似的“共同愛好”,不知不覺中堅持到現在,除了兩人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外,還因為他們身邊有許多志趣相投的“血友”。

  獻血讓馬祿軍和張梅的生活多了一個特殊圈子:血友圈,十幾個長期獻血的血友,除了聚會、郊游、爬山、唱歌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殊愛好:無償獻血。趕上某個血友的紀念日,比如第一次獻血、生日、結婚紀念日等,大伙兒常結伴一起去血液中心集體獻血以示慶賀。

  “也許正因為有了他們,我們也才能堅持這么久。”馬祿軍說。圈子里有不少比他們獻血時間更長、獻血量也更多的“前輩”,無形中成了他們學習的楷模。

  事實上,他們自己也成了別人學習的楷模。常有人就獻血的事來咨詢:“老馬呀,你常獻血給我們介紹介紹經驗。”“我也想獻血,可萬一得病了或對身體不好怎么辦?”或者干脆就直接表態:“我一個人去不好意思,下回也帶上我行嗎?”每次面對這些問題,馬祿軍和張梅的回答總是簡捷有力:這是好事啊,怎么不成!你看我們得病了嗎?我們沒得病你們肯定也得不了病!

  一回生二回熟,獻血時間長了,無論是省血液中心還是濟南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們都已熟悉了這對經常結伴來獻血的夫妻,他們親切地把馬祿軍喚作“小馬哥”。血源不足他們就給小馬哥打電話:“差不多又快到日子了吧?我們都想你了……”

      轉自:大眾網--齊魯晚報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