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78歲的老人,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婦產科大夫、婦科腫瘤病專家。
199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她接觸到艾滋病患者,從此,她開始致力于艾滋病的調查和預防宣傳工作,并救助艾滋病患者和“艾滋孤兒”,被媒體譽為“中國民間防艾第一人”。
寫書不要稿費
“我年紀大了,生怕有一天不在了。我要把所了解的中國艾滋病的真實情況記錄下來,讓大家都關注這個問題。”78歲的高耀潔說,“這就是我寫書的目的。”
高耀潔告訴記者,去年她出版的《一萬封信:我所見聞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現狀》一書,主要是全國各地來信的結集。新出版的《中國艾滋病調查》則是收集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我到因為賣血而染上艾滋病的地方了解情況,看到的狀況讓我心痛。”
高耀潔認為,在我國,艾滋病最大的傳播途徑就是血液傳播。一般人對艾滋病的了解還是太少,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觀念上。以為不賣淫嫖娼、不吸毒就不會感染艾滋病。
出版該書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宣傳科科長林南,在出版該書之前對艾滋病知之甚少,通過參與策劃、出版這本書,對艾滋病的了解更多了。林南覺得這本書適合各類人群閱讀。“請你讀一讀,不論你是誰。”一位作家這樣為這本書宣傳。
在高耀潔看來,該書的讀者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希望了解我國艾滋病現狀的人,一類是以學生為主的年輕人,還有就是醫(yī)學專業(yè)人員。
“寫這本書不是為了賺錢,我沒要一分錢稿費,只要了2000本書。”高耀潔說,“我要錢沒用———就是有錢,我也是用來買書、送人,還不如直接要書。”
據了解,出版這本書,出版社開出的稿費是千字100元,這本20多萬字的書,稿費至少也有兩萬元。據高耀潔介紹,不單是這本書,出版《一萬封信:我所見聞的艾滋病、性病患者生存現狀》后,她也同樣是以書來代替稿費。“有很多大學生都來向我要書。有人要,我馬上就送。”
最揪心“艾滋孤兒”
高耀潔寫這本書,目的是給防治艾滋病工作做宣傳。但是她提起這幾年在宣傳預防艾滋病中遇到的困難,就氣不打一處來。“我最痛恨那些想利用我賺錢的人。”
今年5月,一個時髦女性找到高耀潔,說是推銷防治艾滋病保健品。“她這方面的知識少得可憐!”高耀潔說,“我送了她兩本介紹艾滋病知識的小冊子,給她掃掃盲。”
高耀潔告訴記者,今年4月,某大學一名退休的教務處處長多次找到她,稱他開辦的診所對早期艾滋病的治愈率為100%,希望高耀潔為他多介紹病人。“世界上還沒有能治療艾滋病的辦法,怎么隨便一個人就敢說自己能治艾滋病?”還有人找到高耀潔,說要開治療艾滋病的醫(yī)院,請她做院長。被高耀潔拒絕了。
9年多的艾滋病調查、宣傳、寫作,高耀潔接觸了很多艾滋病人,艾滋孤兒最讓她揪心。“中國艾滋病主要是因為賣血或輸血感染的,病人大多是青壯年。他們總會留下一到三個孩子。這些孩子沒人管,吃不飽穿不暖,過不上正常的生活。”更讓高耀潔擔憂的是,這些孩子由于受到歧視,有些已經出現了仇視社會的心理。
不后悔走這條路
高耀潔和老伴都是退休醫(yī)生,兩人的退休金加起來一個月有幾千多元,原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自從高耀潔把防治艾滋病宣傳工作為己任,錢都大把大把地“燒”掉了。“這9年中,我一共獲得過6次國際獎,獎金都被我‘燒’在這個事上。”高耀潔說。
高耀潔并不是不需要錢。她自己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這都需要花錢。而她卻將大部分收入用在了宣傳預防艾滋病和救助艾滋病患者、“艾滋孤兒”身上,自己和老伴過著簡樸的生活。
高耀潔進行防治艾滋病的調查和宣傳工作,也讓一些人不理解。她的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去年,她的一個侄女大學畢業(yè)到鄭州找工作,就有人公開說,“因為你是高耀潔的侄女,我們不要”。她很無奈,后來侄女還是在南京找到了工作。
“人的一生,怎樣過才好?我覺得為別人著想、為社會奉獻才是幸福的。我的調查工作有一定價值。我不后悔走這條路。”高耀潔說。
剛完成這本書,高耀潔就又忙碌起來。她準備明年再推出一本書,記錄自己10年的防治艾滋病工作。
來源:so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