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2月20日電(記者 史春東)黃昌其,一位感染HIV十年多的患者,也是村民公選出來的“村官”。面對死亡,他與艾滋病作頑強的斗爭,面對鄉親,拖著病身,帶領大伙去勞動、生活,用自己的心去溫暖他人。
大年三十,一大早,四川省資中縣公民鎮李家村的“村官”黃昌其家熱鬧了起來,鞭炮與鍋里肉香味混雜,透出濃濃的年味。
接到記者的電話后,他樂呵呵地說:“年前殺了豬,事前我給社上的村民說,想來吃年飯的,來者不拒。我的手藝不好,找了幾個村,找來了主櫥幫忙。今天有幾桌飯,都是請幫助過我的人。”
黃昌其是李家村村二社村民委員會的組長,他管著五十多戶、二百多的男女老少。
記者問起團圓,他說:“兩個女兒和老婆都在廣東打工,我沒讓她們回來,車擠路費開銷大,她們天天都打電話回來,她們很惦記我。”
站在黃昌其面前,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位病人,土黑、瘦削的臉,身體也不強壯,而發黃的雙眼中透出了熱情與真誠。
資中縣是一個經濟不發達、人口上百萬的農業縣。十年前,到河南賣血成為人們的求財之路,這讓他們遭遇了滅頂之災。近年,以公民鎮為中心的周圍村鎮已經發現100多人感染上了HIV,已經有40多人相繼發病去世。至今仍還有新發現感染者的報告出來。
黃昌其1995初到河南南陽賣血,僅掙到了幾百元錢。這年6月,縣上對曾賣血的村民進行普查。十天后,這位年壯的農村小伙被診為HIV的感染者。“河南血頭對我們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賣血的幾個人同時接受來自一個瓶子的血球回輸,我們真不知道那是一個致命的行為呀。
這一年他才29歲,大女兒上小學,小女兒僅四五歲。這個有說有笑的家庭頃刻間變成了死一般沉靜。
黃昌其說:“熟人見面不與我打招呼,或是繞道行走,經常來家里玩的朋友不來了,我感到從未有的孤獨和無助。理發店不給理發,我每次理發要到十幾里外無人知曉的地方去理。”
五年前,四川資中縣啟動了艾滋病關懷項目,這是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在四川的第一個試點。黃昌其回憶說,2002年,醫生專家、縣上的負責人走村串戶宣講艾滋病的常識、播放宣傳錄像、舉辦培訓班,村民的觀念從那時有了改變。
現在,這個村子的HIV感染者每個月能都得到政府130元錢的困難生活幫助;基本醫療得到了保障;子女上學的費用全免;農、林、畜部門每年春季都向感染者家庭免費提供小麥、水稻、玉米、紅苕種,贈送小家禽、小家畜。
“我家里有了6頭大肥豬。政府免費讓我承包了一個五、六畝的大魚塘,一年能賺幾千元。”黃昌其說。
他說:“村里人漸漸消除了恐懼,人們見到我也很自然了。”
而黃昌其也開始用自己的愛心與能力開始回饋社會給予他的關愛。2004年11月底,黃昌其被公選為二社村民委員會組長。HIV感染者當上了村官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一位叫王帶英的村民告訴記者,鄉里外出務工的人多,少了壯力,農忙,黃昌其就到勞力不足的家里去做活。他得這個病怕曬太陽,于是就趕在太陽出山之前出工。有時身體情況不好,他也不愿意拉下,給外面干活的人燒火煮飯。
2006年夏天一個雷雨夜晚,有位村民家的房子倒塌,他得悉后,第一個沖進去救人,在他的帶動下,村民們加入了救險的行列之中,他的行為在當地成為美談。
2007年春節,這個不算富裕的村組,家家都收到了一條肥魚——黃昌其將自己塘里的草魚送給了村民,求個“年年有余”。這讓別的村組十分羨慕。
黃昌其告訴記者,他現在最大的愿望是能為村子修上一條公路。為了實現這個愿望,他現在與幾個朋友一起做點小買賣。黃昌其說:“我死前能做好這件事,我這個小村官就算打了一個好總結。”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