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陳海琴的女兒滿月。按照農村的習俗,家里一定要宴請親友,為女兒祈福,同時,鄭重地賜予這個新生命一個名字。而陳家沒有慶祝,陳海琴這位母親甚至沒能和女兒在一起,她處在病危狀態,躺在病床,隨時可能死去。
懷孕期間,她就查出患有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俗稱“血癌”。她沒有化療,堅強地生下一個健康女嬰。
![]() |
她是40床的病人
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221室無菌病房,25歲的陳海琴躺在40床,臉色潮紅、咳痰不止、痰中帶血。
陳海琴是九江市彭澤縣龍城鎮辰字村村民,父母育有一子一女。因為家境不富裕,她15歲初中沒畢業就和哥哥結伴外出打工。
2000年,她在溫州打工認識現在的愛人胡和平。胡和平說:“她家窮,我家更窮。可是她不嫌我窮,覺得我性格好、勤快,不會一輩子窮。”
婚后,胡和平開始推銷酒,陳海琴依然當服務員,日子漸漸有了起色。
去年陳海琴懷孕了。就在一家人沉浸在喜悅中時,這個孕婦竟在懷孕36周后查出患上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必須立即治療。
生下健康女嬰
醫生檢查后說,胎兒很健康、發育完整、成活率比較高,可大人無法自然生產,實施剖腹產的話,大人危險性很大。她的家長商量后認為,要保住大人的命,可陳海琴求醫生:“一定要保住孩子。”她選擇保守治療,不化療。
從去年11月底確診開始,陳海琴的身體情況就變得很糟糕,發燒、咳血痰,醫院甚至下達過幾次病危通知,可她都頑強地挺了過來。她的求生意志來自肚子里的胎兒。
今年2月,她在實施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剖腹產下一個健康的女嬰。還沒來得及享受成為母親的喜悅,她就昏了過去。
經過搶救,陳海琴奇跡般蘇醒了。醒來后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看看女兒。
第一階段化療后,陳海琴仍然處在危險期,前幾天高燒至41.9°C。更嚴峻的問題是,為治病這個家債臺高筑。陳海琴知道家里沒有錢,可是她想活下來看著女兒長大。
兩位母親的守望
這場疾病考驗著兩位母親的心。
當初堅持要保住陳海琴生命的,是她的母親胡福蓮。化療之后,陳海琴住在無菌病房,胡福蓮每天坐在病床邊隨時聽候女兒的差遣。
陳海琴每天都要母親講女兒的事情。其實,翻來覆去不過都是她的女兒喝牛奶啦、又尿濕啦、揮著手大哭啦,可她百聽不厭。她的母親也不厭其煩地重復這些瑣碎的故事。
在看不到對方的角落里,兩位母親都會落淚。可是彼此面對時,她們只有笑臉。
對話
記者:當初為什么要把孩子生下來呢?
陳海琴:醫生說孩子很健康,我寧可不要命,保孩子。
記者:現在感覺怎么樣?
陳海琴:(虛弱地說)難受。燒得厲害,眼前一片黑。
記者:有信心堅持下去嗎?
陳海琴:想到女兒,我就想活!
轉自:大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