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云在蕭縣家喻戶曉,她是當地為數不多的民營女企業家,是她教會蕭縣人養蝎子——“五毒”之一的蝎子,竟能賣出300元一斤的高價。
曾秀云的性子很直,她說自己不能忍受欺騙。2005年9月,本報曾報道她因網絡廣告問題,將搜狐網告上法庭,曾秀云說自己辦事隨性,一就是一,鄉下人很憨厚;曾秀云很善良,她說自己也是窮苦出身,人不能忘本。2006年年底,曾秀云的兩項技術被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看中,在蕭縣試點培訓艾滋病人,幫助他們創業,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昨日,記者前往蕭縣采訪了這位“女蝎王”。
代替同事主動要求下崗
曾秀云曾經是靈璧縣尹集衛生院的醫生,那次下崗原本也與曾秀云無關。
1995年,尹集衛生院改制,實行下崗分流,曾秀云所在的科室必須有一人下崗,這個人是她的女同事。“知道消息后,同事當場就哭了出來。”曾秀云對記者說,同事的孩子正在上學,丈夫三年前就下崗了,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她一人維持。“她的家走到了絕境,我實在看不下去。”當天晚上,曾秀云就對丈夫馬仁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代替同事下崗。馬仁華告訴記者,妻子當時的想法令他震驚,世上哪有打破自己的飯碗,替別人下崗的?
“我下崗可以去養蝎子,如果同事下崗就什么也干不了。”曾秀云說。出于專業的原因,她經常研究中醫的一些藥材,知道蝎子是名貴藥材,如果飼養成功,會有極大的獲利。“說實話,當時選擇下崗的舉動十分冒險,蝎子的藥用價值與飼養完全是兩回事,如果失敗,一家人都會埋怨我。”之后的許多晚上,夫妻二人都睜著眼,商量著下崗養蝎的事。終于,馬仁華松了口:先試試吧,不行就干別的。
經歷失敗重新站起
“現在回想起來,創業之初是多么艱難。”曾秀云對記者說,要是回憶起往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當時就有人嘲笑我說,放棄醫生不干去養蝎子,肯定腦子有問題。”她的親人則說:辦企業,男人都不行,女人只是哄孩子的料。曾秀云笑著對記者說,大概自己的腦子真出了問題,當時一門心思就是養蝎子。背負著冷言冷語,曾秀云沒有回頭。
在選擇養殖場地時,曾秀云看中了蕭縣杜樓鎮王臺村一家倒閉的造紙廠,并以1萬元的低價買下。之后,又舉家遷到蕭縣,孩子送到當地寄宿學校讀書。一切就緒,曾秀云準備大干一常
“為購得優質蝎種,我帶著饅頭咸菜,懷揣2萬元現金奔赴山東尋找種蝎。”曾秀云說。為了省錢,她連小旅社都不住,在火車站的長椅上湊合了一夜。蝎種進了家,她便開始了更加忙碌的生活。為了掌握蝎子生活和生理特性,她經常深夜拿著手電筒到每個溫室觀察、記錄,取得第一手資料。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很多蝎子行動懶散,肢體發黑,竟死了200多條,她心痛極了。
3天后,又下起了大雨,由于院子地勢低,雨水出不去越積越多,最后沖進了蝎房,一下子淹死了2000多條蝎子。為了搶救蝎子,曾秀云累病了,高燒不退直說胡話,但她仍然想著蝎子,不肯打退堂鼓。“關鍵時刻,還是我家老馬鼓勵我。”聽著妻子的夸獎,馬仁華在一旁不好意思地笑了。
辦“中國蝎網”賣蝎子
蝎子養成后,銷售成了大問題。“十年前的蕭縣,各種信息都很滯后,按照傳統經營的路子走,就是死路一條。”馬仁華對記者說,通過朋友的生意,讓他和妻子明白,蝎子生意必須網絡化。
馬仁華的朋友在碭山縣賣荔枝,出口到日本,日方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任總代理。馬仁華問朋友:如果日本老人離世后,他的荔枝還能不能出口?朋友當時語塞。“回家后,我就想,廣告費太貴,一定要找一種快速、有效、價廉的傳播途徑。”與妻子商議后,馬仁華花大價錢買下幾臺電腦,請人做了網站,自己學會了維護。于是,中國蝎網誕生了。
在此之后的幾年里,曾秀云與丈夫一起,根據自己的產品,又開設了4家網站。“目前,我們主要的客戶來源,就是來自這5家網站。”曾秀云介紹說,有很多生意,雙方不用見面,在網上就把生意談成了,時間一久,彼此非常信任。“有些大客戶,我到現在連對方長啥樣都不知道。”
從當初的創業到今天的初具規模,曾秀云的公司已擁有兩個大型生產基地,年產蝎子一千多萬條,是全國最大的人工養蝎公司。曾秀云也被譽為安徽“女蝎王”。她和丈夫的“人工養蝎巢格板”、“模擬自然養蝎池”、“龍蝎酒”、“模擬自然養蝎法”、“蝎子土元混合養殖方法”、“地鱉蟲溫室化多層次立體養殖方法”等六項發明,還獲得了國家專利。兩人合著的理論專著《科學養蝎實用技術200問》、《地鱉蟲養殖新技術問答》、《黃粉蟲工廠化養殖與開發利用》,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并成為公司培訓教材。“網絡這東西,還真神奇。”曾秀云說。
幫艾滋病人重樹生活信念
“比起12年前,我家是太富裕了,但我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人不能忘本。”如今,曾秀云時常會撥通電話,詢問一位患艾滋病養殖戶的養殖情況,曾秀云說,對方沒什么經濟收入,很可憐。
2006年12月,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來到蕭縣試點,幫助艾滋病人創業自救,曾秀云的“怪蟲”養殖被相中了。“沒說的,我將無償贈送種苗,幫助他們創業。”為此,曾秀云拿出了看門法寶國家星火計劃推廣項目——“黃粉蟲工廠化養殖技術”與“模擬自然養蝎法”兩項實用技術,無償地傳給了數十名艾滋病患者。
“這些項目具有勞動量輕微、潔凈衛生、飼料遍地易尋、時間短、見效快、對文化要求不高、在農村易于實施等特點,很受病人的歡迎。”曾秀云說,她還負責對病人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并與他們簽訂產品收購合同,使他們能養得出賣得掉,沒有任何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