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民政學院社會工作系的6名學生來到河南開封附近的“艾滋病村”,展開了為期一個月的義務幫助艾滋病患者的社工生活。與平常來到這些“艾滋病村”的普通志愿者不同,這6名學生背后的社會工作學科的專業背景,使“艾滋病村”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些許改變。
“這一個月吃的最多的就是西瓜,因為每到一戶老鄉家,老鄉們都會拿出一個大西瓜熱情地招呼我們。”晚上,李娟對記者講述了暑期社工實踐中最令她難忘的事。李娟是這次赴豫大學生社工之一,她被分配的任務是到開封周邊的村莊作調查。一個月的時間,她和同學一起跑了26個村莊。“在我的眼里,他們都不是什么病人,而是需要幫助的朋友。”
一個月“艾滋病村”的生活
長沙民政學院赴豫的這6名大學生社工均是該院社會工作系的大三學生,他們是從層層考核中選拔出來的。剛剛結束期末考試的他們直奔長沙火車站,“站”上了開往鄭州的火車。“時間特緊,只好買了站票,火車上大家都對河南之行充滿了希望。”朱俊霏同學對記者說。
從長沙到鄭州,坐火車十幾個小時;從鄭州到開封,坐汽車約3個小時;從開封到幾個“艾滋病村”,還有1至2小時的汽車車程。“旅途很疲勞,但是,我們還是驚訝于‘艾滋病村’的現狀,貧窮是這里的主題。”朱俊霏對記者說。
作為長期幫助艾滋孤兒的NGO組織,東珍納蘭文化傳播中心是這次大學生社工走進“艾滋病村”實踐的合作方。該組織設立在開封附近某縣的活動中心,成為這6名大學生社工的落腳點。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為當地艾滋病患者提供人文關懷的活動中心,卻經常遭受當地人異樣的眼光,認為那里是“有病的人”才去的地方。
東珍納蘭文化傳播中心創始人李丹向記者介紹:“設立在‘艾滋病村’的活動中心為當地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致孤兒童提供了很多娛樂設施和文化用品。我們也經常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志愿者。但是,村民起初的好奇心一過,來的人就少了,我們也在不斷尋找新的方法將他們聚攏到活動中心來。”
這些,在這6名大學生社工眼里看來,可能就是因為普通志愿者的熱情有余,而理性不足。“這樣一項與弱勢群體打交道的公益工作,如果沒有一點兒專業知識做支撐,可能開展起來會比較困難。”朱俊霏對記者說。6名學生很快就分成了兩撥,一撥留在活動中心做各種宣傳活動的組織和策劃,一撥被派到了其他村莊作調查。
不久,一幅幅精心繪制的活動宣傳海報和艾滋病防治宣傳海報被張貼在了活動中心門口。大學生們為了打消村里人對他們的陌生感,還專門和村里的艾滋病人同吃同住。“現身說法”消除了不少村民的疑慮,來中心咨詢艾滋病防治知識的村民漸漸多了起來。
不僅如此,這些學生社工們還專門圍繞“艾滋孤兒”設立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小組和學習輔導班。“有英語、暑假作業輔導班,還要組織羽毛球、繪畫、足球等活動。”朱俊霏介紹說。幾天時間過后,這些平時“放了羊”的孩子天天往村里的活動中心跑。
學生社工不同于普通志愿者
起初,東珍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以為,這些大學生可能又是一批打著社會實踐和人文關懷大旗,熱熱鬧鬧做一番調查走訪就返校的普通學生志愿者。但是,幾天時間下來,這些學生社工的專業優勢充分發揮了出來。
“和弱勢群體親密接觸是社工的專業精神,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幫助他們展開自我幫助,主要通過面對面的溝通使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盡快重新回到社會,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朱俊霏對記者說。這也難怪當這些學生社工們來到村民中間的時候很快被村民所接納,村民們認為,“這些學生娃娃沒有像以往好多志愿者那樣是帶著好奇、憐憫的目光和我們交談的。”
大學生社工們還認為,外界對艾滋病人、艾滋孤兒的各種救助,還應該進一步延伸至艾滋病人親屬、艾滋病人家庭、艾滋病村,救助的手段也渴望從簡單的現金發放、醫療救助擴大到教育培養等更多領域。
社工生活的收獲
“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艾滋病患者經常會被來自各個地方的志愿者問到相同的問題,他們的傷疤一次次地被揭開。可是他們待人的真誠并沒有使他們對提問感到多么不耐煩。”李娟說。
一個月的走訪讓她了解到,無論是父母因艾滋病去世的兒童,還是雙親還有一個或者兩個健在,但是因為有很嚴重的艾滋病,失去勞動能力的家庭里的孩子,都是“孤兒”。“他們都應該獲得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廣泛幫助。還有一些一出世就從母親那里感染的‘艾滋孤兒’,雖然身體健康但是仍然受到外界歧視和偏見的孩子更值得同情。”李娟說。
李娟和她的同學通過調查了解到,幾乎每個艾滋村都有數十個孩子無法正常上學。“這些艾滋病致孤兒童大多年齡都很小,他們的將來怎么辦?雖然當地已經開始實行‘兩免一補’政策,上學的經濟壓力要小了很多。但是那些上了高中的孩子卻常常因為經濟原因而輟學,大學對于他們來說,更是個可望而不及的夢。”李娟很替他們擔憂。
朱俊霏在這一個月里一直留守在東珍的活動中心內,談起他這一個月的感受,他說的最多的就是希望能夠消除人們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這些村莊如果不是被貼上了艾滋病的標簽,其實和普通村莊一模一樣,甚至這里的人們活得更加有希望!艾滋病并不可怕,精神歧視才是最可怕的。”
國內需要更多專業社工
朱俊霏將這次到河南的社工實踐稱為“一線服務”,他說作為社工專業的學生,類似的實踐每學期要有好多。“坐在教室里是很難成為一名出色的社工的。”他說。在實踐期間,大學生社工還要接受學院教師的實踐督導,以期在實踐中把握正確方向。朱俊霏對記者說:“督導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我們接觸的多是一些弱勢群體,那么對于我們來說,在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難以面對和解決的事情。有的同學在面對一些不良現象時自己甚至會想不開,這個時候老師的督導就非常重要。”
“這是我們的專業要求,也是我們社工理念的體現。”長沙民政學院社會工作系系主任史鐵爾對記者說,“目前,國內對社工,對社工專業還沒有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在國外,社工已經是個國際通用的專業,是經濟發展產生的必然結果。”史老師介紹,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很多社會問題隨之產生,像貧富懸殊、弱勢群體不斷擴大等等,社工應運而生。“社工為社會穩定起到關鍵作用,同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支專業力量。現在,我們遇到如青少年犯罪、網癮少年等大多屬于事后處理,但是,如果我們把工作做在前面,很多問題可以避免。”史老師說。
此外,史鐵爾主任還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對社工專業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晰,很多社工專業的學生在了解到社工是要和弱勢群體打交道后也感到自己的前途渺茫。“這些都是對社工的概念并不了解,這是一份用心去幫助別人的神圣職業。社工不僅僅是幫助弱勢群體重樹生活信心,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自救自助!”
聯眾力社會工作咨詢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與社會需要緊密連接的NGO組織。該組織執行理事Jane對記者說:“很多人一聽到社工兩個字就會問我,你是雷鋒嗎?其實我們是在從事公益事業。但并不是簡單地慈善救濟,我們要幫助那些弱勢群體重新整合自己身邊的資源,找到人生的新的出路。這是一份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因為這里面包括了政治、社會、人文、心理等各個方面。”
當記者向Jane提出部分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對未來存在些許疑惑的問題時,她對記者說:“首先,我們社工專業的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要放開,不能僅僅局限于敬老院、殘障人士中心等,好的實踐加上教師的及時督導,會讓你迅速成長起來,即使將來不從事社工工作,豐富的實踐經驗也會幫助你另謀職業。另外,中國目前有很多的社會工作部門,像民政部門和街道等。同時也存在許多NGO組織,這些都是我們社工專業學生的‘出口’所在。”
轉自:現代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