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嘀嗒……北京宣武醫院,無菌艙外的時鐘慢慢走向下午6時,身患白血病的17歲男孩洋洋安靜地躺在病床上,時不時透過玻璃瞅一眼時鐘,他在等待一份來自千里之外的救命骨髓。
6時35分,31歲的上海志愿者眭先生捐獻的50毫升骨髓抵達醫院。經過交接,眭先生的骨髓緩緩注入洋洋體內。
高一男生堅強面對絕癥
去年8月,剛剛升入高中的洋洋,開學不久便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們一家獲得了45萬余元捐款,還幸運地找到了符合配型要求的骨髓捐獻者———上海志愿者眭先生。
昨日對于洋洋的母親來說,是緊張和開心的一天,手機鈴聲不時響起,全是祝福的短信和電話,“我沒有想到,洋洋能治療到這一天!”母親彭女士說,她是巴士公司售票員,老公則是臨時工,即便把整個家當變賣,也只能換到5000元,東拼西湊讓兒子住了院,只能治一天是一天。
翻開滿是數字的記事本,彭女士粗略算了算,經媒體報道后,洋洋獲得的捐款有45萬余元,骨髓移植的費用算是解決了。
彭女士說,洋洋是得病后10多天才得知自己的病情,面對白血病,他表現得異常堅強。“反正我都住進來了,搏一搏吧,現在醫學這么發達。”洋洋反過來這樣安慰母親。
上海骨髓緊急空運進京
昨晚6時35分,中華骨髓庫上海分庫工作人員懷抱冷凍箱,匆匆走進宣武醫院血液科。冷凍箱里,是幾個小時前剛剛從上海志愿者眭先生體內抽取出來的骨髓。“來了,來了!”彭女士追隨一旁,眼中泛出淚花。
據介紹,昨日上午,上海華山醫院醫生開始為眭先生抽取骨髓,4個小時共抽取了50毫升。“你在北京,我在上海,過一會兒我們就要血脈相連。”抽取完骨髓后,眭先生通過電視鏡頭向洋洋發出祝福。下午3時,這份救命骨髓便搭上了飛往北京的飛機。到達首都機場后,經交管部門和醫院配合,在交通高峰期,救護車一路飛奔,只花了1小時10分鐘便抵達醫院。
沖著窗外流淚的父母和關心他的人,洋洋豎起了“V”字勝利手勢,并通過對話機說他很好,“病好后我會好好學習報答大家的關心,謝謝上海的叔叔。”昨日,通過電話,洋洋向上海的眭先生表達了謝意。
今日再移植50毫升骨髓
據宣武醫院血液科副主任蘇力介紹,由于捐獻者血型為A型,而洋洋血型為B型,在常規情況下,血型不同就不能相互輸血,否則會發生溶血現象,危及生命。但在骨髓移植上,醫生會在整個移植過程中嚴密觀察,緩慢為患者輸入骨髓,一旦發生問題立即采取措施。
另外,洋洋在隨后的治療過程中還需要輸入AB型血小板,由于該血型比較少,目前醫院尚在通過正規渠道聯系,其AB血型的母親將作為后備補充考慮。
今日,眭先生的第二份50毫升骨髓將再次空運北京,輸入洋洋體內。蘇力說,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復發是對病人的最大威脅,一般患者需要持續治療5年以上,如果沒有復發,才被視為徹底治愈。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