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醫悄悄進村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的農民賣血大省河南,陡增了3.52萬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的潛伏期一般在半年到20年之間,沒過多久,賣血者中的感染者大批開始發病。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的長時間低燒、皮疹、腹瀉、消瘦、肢體麻木,并陸續有人死亡,有個600多人的村子兩年死了100多人。“艾滋病”這一從未聽說過的可怕新名詞,迅速在甚至連縣城都沒去過的農民中傳開。隨著一個個病人發病,一個個躺下,再一個個被抬走,鄉親們怕極了:這病有救嗎?這病傳染嗎?
正當恐怖在群眾中迅速蔓延時,一些在群眾中有些名氣的民間中醫悄悄進村,開始以中醫藥給艾滋病病人對癥治療。據多次去現場的科技部“中醫藥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賈謙研究員介紹,在2001年,孫傳正、莫以賢等一批外省醫術較高的中醫,陸續千里迢迢趕到河南,免費為艾滋病病人治病。他們的出發點就是:“試一試自己的岐黃之術對艾滋病的治療效果究竟如何。”賈謙說:“這在當時來說,需要具有極大的勇氣。因為人們并沒有弄清艾滋病如何傳播,醫生直接與病人接觸,可以說是‘冒著生命危險’。”
上蔡縣艾滋病防治辦公室主任馮世鵬告訴記者,上蔡艾滋病暴發和死亡的高發期是上世紀末,當時既無政策、資金,又無藥物,群眾很恐慌。到2003年,政府的免費西藥來了,但副作用太大,一半左右的病人不適應,又拉又吐。后來,一批病人找到縣里,非要求把免費西藥換成一種中藥。他當時很奇怪,就下去走訪了一些病人,結果發現中醫莫以賢的中藥確實改善了一些艾滋病病人的癥狀。石佛村先后有70多位患者服用了中醫孫傳正的中藥,癥狀逐步減輕甚至基本消失,有的病人從不能動到生活能自理,能干活,停藥一年多也沒有反彈。于是有500多名病人在一塊兩米長的白布上簽名按指印要求服用這種中藥。馮世鵬說:“這批外地中醫在上蔡免費治療了兩年,在老百姓中口碑不錯。可以看到效果,但是積累的都是個例,沒有規范的科研證據和系統的統計。”
記者采訪時在沈丘縣康復醫院見到了較早自發開始治療艾滋病的河南籍中醫張好良。張好良是祖傳中醫,以后又上過醫學中專,在治
療疑難雜癥方面有一定經驗。張好良說:“沈丘是河南艾滋病病人最多的縣。1997年后,時不時就有發熱、腹瀉、皮疹的病人來找我看病。前前后后,大概病人有上千名。我就是對癥治療,調整幾次處方后,效果不錯,不少已被宣告死刑的病人癥狀都有所改善。后來艾滋病的事傳開了,才想起‘這些人會不會得的是艾滋病啊’,讓他們去省城查,他們說沒錢。后來還是我花路費、檢查費讓他們去鄭州,結果還真全是艾滋病!那就接著治吧。我的家里人全反對,怕傳染。我想醫生就是治病救人的,何況咱的藥又有點效,他們能出錢就出點,不能出的我就墊上。這些年我自己已經貼了幾十萬元。讓我高興的是,我治過的好多人都能下地干活了。現在病人還信我,總來找我。”
由于艾滋病病人規范管理等原因,2004年后,這些民間中醫陸續撤離了病區現場。賈謙說:“民間中醫的早期介入,對艾滋病治療功不可沒。他們不僅為部分病人解除了痛苦,也讓中醫界和全社會看到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潛力和前景。”
“正規軍”全面進駐
2003年年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會同衛生部、財政部啟動了“中醫中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河南、河北、安徽、湖北、廣東5省率先列入試點。從此,中醫藥“正規軍”有組織地正式介入艾滋病的治療。由于西醫的抗病毒治療有不少禁忌,該項目主要面向不適應抗病毒治療、退出抗病毒治療和接受抗病毒治療但毒副反應較大的病人,為他們提供長期免費的中醫藥關懷治療。2006年,試點項目進一步擴大至15省,目前河南省項目覆蓋病人總數已增至2546名。項目開展兩年多來,用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兼省中醫管理局局長夏祖昌的話說:“進展順利,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河南尉氏縣大營鄉棗莊村,記者在衛生室見到不少樂呵呵的艾滋病病人。一位身材稍胖、臉色白里透紅的少婦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哪像病人啊!”一問才知道,她叫菊妮(化名),愛人賣血后得了艾滋病,也把她傳染上了。當時,她吃西藥發燒、肚疼、不能吃飯,還貧血,人瘦了20多斤,丈夫瘦了40斤,她絕望得躺在床上整天哭。后來省城的中醫專家定期來為她夫妻倆免費號脈、開中藥,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人慢慢緩過來了,倆人體重都增加了幾十斤,能下地干活了。在醫生的指導下,這對艾滋病夫妻還懷上了健康的孩子。
“還有的病人‘發了財’呢,瞧,就是他!”被鄉親們指指點點的是位一米八的大個老人,姓李。他和老伴都因賣血患上了艾滋病,當年曾自費治療花了2萬多元。后來政府的免費西藥來了,但他吃了就拉肚子,一天拉10多次,瘦得只剩了95斤。縣醫院已讓家屬安排后事。“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專家來村后讓我吃中藥,這不,我又活過來了,預備下的壽衣沒穿著!這真得感謝政府,感謝中醫!”“那您現在還有什么不好的感覺嗎?”記者問。“要說感覺還真有點兒,就是腿上皮膚還有點麻,但也無大礙,比早前好多了。”現在,56歲的他開了個養豬場,喂了100多頭豬,家里還置了兩臺手扶拖拉機。
在這個村,大多數艾滋病病人都在堅持吃中藥,走在路上,也根本看不出他們是艾滋病病人。他們之中,外出打工的、辦豬場或雞廠的、開磚窯的、搞運輸的、干建筑的都有。附近村子沒有納入中醫藥治療項目的病人,看到原先讓艾滋病攪得人心惶惶、已無心過日子的棗莊村如今這么紅火,紛紛要求加入中醫藥治療項目。
在商水縣湯莊鄉西照村衛生室,縣委書記張杰親自介紹了這個特殊村的經歷。這是個窮村,當年賣血的農民多,1000人出頭的村子有81人染上了艾滋病,2004年前已死了11人,還有10多人病得下不了床。方圓多少里對這個村沒有不知道、不害怕的。那幾年,村里沒有一戶蓋房、娶媳婦、出嫁的,孩子去外村上學都會被攆回來。后來政府派人來這里修路、打井、建學校、建衛生室,又送來了中藥。現在三年了,沒有一人死亡,村里有10多人結婚,1/3的人家蓋上了新房,81位病人除一人體質差以外,80人能從事一般體力勞動,沒有臥床病人。村醫李二盤介紹了這樣一個病例,當年的獻血隊隊長兩口子都染上了艾滋病,剛查出來時,兩人“滿腦子都是什么時候會死,還能活多久”?吃上中藥后,癥狀不斷好轉,現在,兩口子拉磚的拉磚、下地的下地,家里添了兩臺手扶拖拉機,三個孩子兩個上了大學,“過得可帶勁兒啦!”
中醫藥抗艾體系逐漸成形
據不完全統計,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啟動以來,國家財政已先后投入經費9000多萬元,并培訓基層醫務人員8000余人次,全國有大量醫務工作者參與了這項史無前例的工作。
據河南省中醫藥防治艾滋病專家組組長徐立然教授介紹,開展這項工作難度極大。僅在河南,艾滋病疫情涉及了全省18個省轄市的37個鄉鎮、137個行政村,疫情較嚴重的縣大都是國家級或省級貧困縣,病人多以青壯年為主,且均進入了發病和死亡的高峰期,97%以上的病人在農村。在河南省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4萬人中,國家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為2546名艾滋病病人提供了免費中醫藥治療。
為了確保中醫藥治療項目順利實施,河南省三年直接投入近400萬元。成立了省、市、縣各級政府的中醫藥防治艾滋病領導小組,在全省艾滋病防治體系內開展工作,并積極貫徹“三統一、三結合”原則,即統一組織領導、統一治療方案、統一觀察指標,臨床救治與科研相結合、固定方藥與辨證施治相結合、中醫藥治療與抗病毒治療相結合。成立了各級專家組,并明確了各自的任務,具體規定省級專家、市級專家每月下鄉一次,縣級醫師每3天下鄉一次,每10天記錄一次病程。迄今,全省已有500多位醫務人員投入到中醫藥防治艾滋病工作中。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已對一線醫生培訓了三次,共培訓1500人次,培訓覆蓋面達到了100%。以縣中醫院為依托,縣、鄉、村三級醫務人員共同參與,省市兩級專家指導的中醫藥防治艾滋病技術隊伍,正在進行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醫藥防治項目啟動后,省城的中醫專家們不顧艱辛,不斷深入艾滋病高發區,專家組負責人徐立然教授更是身先士卒,無論嚴冬酷暑,長期堅持救治10個縣、96個村子的2000多位病人,每年的行程長達10萬公里。在他們領銜下制定的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技術方案和工作實施細則,已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并將在全國推廣應用。
河南省在中醫藥防治艾滋病方面所付出的大量努力,也為我國廣和深入開展這一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05年,該省總結出了《河南省艾滋病常見病癥辨證治療要點》,已在各項目縣推廣應用;已有益艾康膠囊等4種藥物(療法)的研究納入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新藥艾可扶正片的研究》、《艾滋病中醫證候學研究》、《艾滋病臨床療效評價研究》等“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進展順利,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益艾康膠囊和艾可扶正片新藥開發的前期研究已經完成,治療惡心、嘔吐及厭食的艾胃康和治療頑固性腹瀉的瀉痢康兩個有效處方,正在深入研究及開發之中。前不久,《河南省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管理模式與實施體系研究》和《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基礎理論與臨床證治規律研究》,還獲得了河南省中醫藥科技成果一等獎。
探索中醫藥抗艾獨到之處
國際公認的西醫“雞尾酒”療法在20世紀末傳到我國,并作為政府的關懷項目在項目地區給病人免費使用,使大量病人的艾滋病病毒載量下降,減輕了癥狀,延長了生存期。但是,它也有不少局限。賈謙研究員對其總結出了六大問題:療效低,“雞尾酒”的療效不超過40%,且無痊愈者;費用高,用一年西藥至少要花五六千元,是中藥價格的一倍或近一倍;需終身服藥,一旦停藥極易反彈;毒副作用大,盡管殺滅艾滋病病毒的作用突出,但有30%~50%的人有明顯不良反應,還有人無法耐受;治療限制太多,患者只有在CD4+細胞小于200才能用藥,而未發病或病輕時只能等著,同時對因病人免疫功能低下而出現的各種機會性感染無效;極易產生耐藥性,三到五年必須調整藥物。
治療艾滋病,西藥局限明顯。那么,中醫藥可不可以成為治療艾滋病的重要組成部分?前不久,河南省召開中醫藥防治艾滋病座談會,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專家們總結了項目實施兩年多的收獲。
在對于疾病的認識方面,專家們認為,艾滋病病因應屬中醫學“疫毒”范疇,但其“疫毒”與傳統意義上的“疫毒”在傳播途徑、病
因性質等方面迥然不同。從所觀察的艾滋病患者來看,多數患者在較長時期內表現為五臟氣血陰陽虛損,尤其是脾氣虧虛為主要病機的證候。五臟氣血陰陽俱虛,一方面衛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之侵,而外邪又有風寒暑濕燥火之不同;另一方面,五臟功能受損,則易產生痰飲水濕、氣滯血瘀、化風化火等病機變化。故在艾滋病病變過程中,其病機又錯綜復雜,變化多端,并不能以單一的病機加以概括。一般而論,艾滋病無癥狀期,或其癥狀經治療而緩解或消失后,其病機為五臟氣血陰陽俱虛,尤其是脾肺氣虛,即以正虛為主;當臨床癥狀突出時,其病機多以虛實夾雜或邪實為主,但也有以正虛為主者,如久瀉、久喘、長期發熱等。
在治療上,專家們認為,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的優勢在于緩解癥狀體征、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發病時間、延長生命。療效快捷和穩定是中醫藥功能發揮的基本特征。中醫治療艾滋病的機理主要是辨證施治,恢復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CD4細胞,抑制艾滋病病毒。所用的治則多是益氣養陰、解毒活血、健脾益腎等。臨床多選擇傳統經方建中湯、半夏瀉心湯、小青龍湯以及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等隨證加減,常用的中藥有黃芪、黨參、懷山藥、茯苓、生地、紫草等。根據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積分值分析,中醫藥對發熱、乏力、腹瀉、咳嗽、納呆氣短、自汗、盜汗、皮疹等癥狀改善有明顯療效,同時對月經失調、黏膜潰瘍、淋巴結腫大等體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改善率超過50%的癥狀占所有癥狀的60%以上,改善率在50%以上的體征占所有體征的75%。從臨床觀察資料來看,艾滋病病人在病情改善以后,機會性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感冒下降率為82.96%,腹瀉下降率為64.62%,皰疹下降率為78.26%,黏膜潰瘍下降率為65.63%。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中醫藥治療后病情一旦改善,以后即很少復發。“這說明病人機體抵抗力增強了!”
對國際公認的病毒載量和免疫功能(CD4+淋巴細胞數量)這兩項“金指標”,中醫藥也有一定作用。項目組嚴格按照國際研究標準觀察證實,中醫藥具有穩定和提高艾滋病病人CD4+計數的作用。經對千余名服中藥的艾滋病病人觀察證實,上升者占21.15%,穩定者占46.3%;中醫藥對病毒載量也有一定影響,經對130名病人觀察,治療后較治療前病毒載量有所下降,但該研究無顯著統計學意義。
仍須做大量艱苦細致工作
“建議你試試中醫藥。”這句話如果是中國醫生對艾滋病病人的建議,應該說很自然,但它卻是出于一位美國醫生之口。
利辛縣是安徽省艾滋病病人最多的縣,在美國克林頓基金會等支持下,在這里建立了中美合作艾滋病臨床醫生利辛培訓基地,為中國培訓艾滋病專職醫生。說這話的就是該基地的首任臨床主任尼克博士。
尼克博士是教中國醫生使用西藥治療艾滋病的,也經常下鄉去考察艾滋病的治療情況。剛來利辛時,他曾對劉家集鄉吃中藥的艾滋病病人說:“這藥不能吃,沒作用。”但時隔半年之后,他的看法發生了極大變化,而且經常主動勸告對西藥不適應的病人:“建議你試試中醫藥。”尼克為什么改變了立場?當然是看到了中醫藥的實際療效。
據利辛縣衛生局副局長、縣中醫院院長董月靈介紹,該縣毗鄰河南省,又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民也是從賣血開始染上了艾滋病,現在查實的病人及感染者是1118名。安徽省是我國首批開展中醫藥治療艾滋病項目的省份之一,從2004年9月到現在,該縣有320多名病人參加了中醫藥治療。“現在艾滋病病人都感覺到中醫藥治療的好處,想參加的人多著呢,名額遠遠不夠!”據了解,在這個縣,有中醫藥防治艾滋病項目經費支持的治療人數是250人,但因有些未被納入的病人堅決要求參加,縣中醫院只能從本院的收入中每年拿出40萬元,支持額外的70名艾滋病病人的中醫藥治療。
在張板橋村衛生室,幾位艾滋病病人圍著記者爭相訴說中藥的好處。一位姓戴的婦女尤其快人快語:“我兩口子賣血都染上這病了,我剛知道時嚇得都站不住了,4年前我愛人死了。我吃著政府發的免費大藥(西藥),聽說病毒啥的都下降了,也不感冒發燒了,但就是不能吃飯、頭疼、吐、渾身沒勁兒、不能干活。鄉下人不干活咋活啊,我愁得不行。后來政府又送來中藥,這下好啦,飯量長了,啥活都能干了。我現在承包著磚窯,還種著10多畝地,人家都說我不像病人!”鄉醫武林海從旁說:“她現在吃著中、西兩種藥,免疫指標已由原來的86升到369了。”
作為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臨床基地的辛利縣中醫院,從2004年9月開始,每10天派醫生下鄉到各村衛生室巡診,在指導鄉村醫生治療的同時,把藥品親自送到病人手上,幾年來,累計發中藥15萬袋。而且及時了解病人的服藥情況,隨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并堅持每月進行總結。
董月靈說,煎好的中藥不僅味苦,而且容易變質,攜帶也不方便。“一到夏天,病人就很難堅持服用。”利辛縣中醫院的醫務人員,在國家中醫藥防治艾滋病方案中所分的12種中醫類型中,針對四種最常見的病人類型,自己投資研制出四種中藥顆粒劑和一種外洗方,經臨床應用3個月后,對病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表明:100%的病人歡迎和接受中藥顆粒劑。該院的這一改進,大大方便了病人,也提高了病人服藥的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據該縣計算,西醫抗病毒治療,一年平均需費用4000元,而治療因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機會性感染,價格還要高于此費用;看中醫只需對癥治療一項支出,一年平均需費用3600元。據介紹,目前,利辛縣的大多數艾滋病病人多兼服中、西兩種藥物,中西醫結合的模式最易被病人接受,“雙保險嘛!”
在采訪中,河南、安徽的專家們都說,艾滋病治療問題是世界性難題。實踐證明,中醫藥對改善艾滋病病人的癥狀,延長生存期,具有一定作用。但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建立能令世界醫學界信服和接受的中醫療效評價標準,還必須繼續深入研究其理論基礎與證治規律,以全面反映包括臨床癥狀和體征、生存質量、生存期、病死率、發病率、人體功能狀況、心理和免疫功能、病毒載量等在內的客觀療效。在這方面,中醫藥界無疑還須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正如河南省中醫藥研究所徐立然教授所說:“如同對腫瘤的治療,能根治最好,但如不能根治而能很好地帶瘤生存,同樣符合醫學的目的。中醫在改善腫瘤病人的生存質量、長期帶瘤生存方面,已得到國際醫學界的廣泛認可;在中醫治療艾滋病方面,我們也應該中西醫相互取長補短,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抗艾之路。”
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