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3月29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劉少龍 實習生 楊夏)昨日,在與臺灣同胞郝仁(化名)配型成功后,我省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譚科正等待著來自臺灣的生命之液。4月8日,湘雅醫院血液科醫生徐雅靖將前往臺灣迎接造血干細胞。4月10日左右,臺灣同胞捐獻的生命之液,將注入到譚科體內。
去年9月的一天,中鐵建電話局第四公司的員工譚科突然覺得身體有異樣,全身無力。當時譚科只把它當作普通的疾病,沒有認真去看醫生。他病情加劇后,岳陽當地醫院檢查懷疑其患有白血病。經過湘雅醫院血液科確認,譚科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今年3月6日,譚科住進了湘雅醫院血液科,接受治療。
徐雅靖介紹,如不及時治療,譚科的慢性白血病就很有可能轉化為急性白血病,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為挽救譚科的生命,醫院向中華骨髓庫發出求助信號,在中華骨髓庫25萬多現庫存捐獻者資料中,一直沒有找到與譚科相匹配的庫存捐獻者。
3月中旬,從中華骨髓庫傳來生命消息,臺灣慈濟骨髓庫一名捐獻者符合捐獻條件,并經過細致配型確認。“我沒有想到生命希望來得如此之快,更沒想到這份希望是來自臺灣同胞的。”譚科說。
昨日,在湘雅醫院血液科,記者沒有找到譚科。同病房的室友說:“他剛剛匯錢去了。”經過記者多方打聽,終于采訪到了譚科,他臉色較為蒼白,但渾身滿是勁。他說:“對方已完全同意為我捐獻造血干細胞,同時在臺灣一所醫院接受相關檢查,做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準備。我去匯錢是為了讓對方不能因為救助我,還要自己掏錢。”
臺灣方面緊張忙碌的同時,湘雅醫院積極為移植造血干細胞做準備。4月初,譚科將進入無菌室,體內一點白細胞都沒有,不能有半點感染。
徐雅靖說:“跨越海峽的骨髓移植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手術,供者的骨髓從抽取到輸入須在24小時內完成。4月8日,我將啟程前往臺灣領取骨髓。在10多個小時內,我必須馬不停蹄乘飛機,往返長沙-香港-臺灣。
“我省已有50名捐獻者救助外地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這次是我省患者首次獲得臺灣同胞的救助。”中華骨髓庫湖南分庫負責人何一平說。
[新聞鏈接]
慈濟骨髓庫已救助345名大陸白血病患者
臺灣慈濟骨髓庫,位于臺灣的花蓮市,自1993年建立以來,已經有28萬志愿捐獻者在這里留下檔案資料,庫存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也是全球最大的華人骨髓庫。從1997至今,已經有345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在臺灣的慈濟骨髓中心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