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西子湖,春光明媚,有一種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美。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省中醫院,我們見到了陳佩佩,看似柔弱的她,成為溫州首位通過骨髓庫配對成功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加入骨髓庫
因為一條電視新聞
佩佩自己也忘了是什么時候看的這則新聞,“就記得很感動,電視里哭成一片,我也跟著哭了”
見到佩佩時,她正半躺著休息,臉色比幾天前離開溫州時顯得更蒼白了,身旁,媽媽李玉蓉正在幫她按摩。
“打了動員劑,全身有些疼。”佩佩一看到我們關切的神情,主動開口解釋。從4月2日起,佩佩每天早晚要各打一針動員劑,一直到4月6日骨髓捐獻結束,這樣,佩佩骨髓里的造血干細胞才能動員到血液里來,讓血液中造血干細胞的量增加到平常值的二三十倍。到時,佩佩的兩只手分別插上管子,通過提取設備,就能將血液中的造血干細胞提取出來。
第一天打完兩針動員劑,佩佩就出現了發燒癥狀,全身的關節、骨頭也慢慢開始感覺到痛。陪著她去的媽媽、小姨和丈夫只能“全家總動員”,輪番為她按摩。“躺一會兒就得換個姿勢,說骨頭壓著疼,別說站了,坐著也有點吃力。”李玉蓉看著女兒,一臉心疼。調皮的佩佩倒反過來安慰媽媽:“唉,跟你說了我還受得了,醫生也都說了是正常反應嘛,針停了就沒事了。”
別看佩佩現在講這些骨髓捐獻知識頭頭是道,在此之前,佩佩對這方面的知識還是一無所知的,之所以會加入中華骨髓庫,只因為一則新聞。
佩佩自己也忘了是什么時候看的這則新聞,只記得當時的新聞講述了一個白血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后重獲新生。“就記得很感動,電視里哭成一片,我也跟著哭了。”佩佩吐了吐舌頭,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不過這則新聞讓佩佩意識到,“也許,我就是世界上那個惟一可以幫助某人脫離病痛的人,只有我可以救他。”從那以后,她就開始留心加入中華骨髓庫的事情,前年還特地讓在市中心血站工作的同學幫忙打聽。去年3月30日,省紅十字會到溫州召集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都盼了一兩年”的佩佩沒跟任何人說,一個人跑去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家庭會議”:曾經全票反對
那天晚上回家,一家人正坐在一起吃飯,佩佩一句“要捐骨髓”的話讓全家人呆住了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就要去做,犟得不得了。”丈夫胡敏一邊搖頭一邊笑,口氣中卻滿是關愛。在和我們聊天時,佩佩時不時會按一下自己的膝蓋或腰部,丈夫胡敏總會及時看到,伸手幫她按摩。
胡敏所說的“犟”,在全家人都反對佩佩捐獻骨髓時,尤為明顯。去年11月的一天上午,佩佩接到了溫州市紅十字會秘書長邱國良的電話。“他開口就說‘恭喜!有人和你配對成功了!’,我愣了一下,然后說‘不會吧?真的假的?”那天中午,沒和家人商量,佩佩就趕到市紅十字會,一口答應捐獻骨髓。
那天晚上回家,一家人正坐在一起吃飯,佩佩一句“要捐骨髓”的話讓全家人呆住了。“我們一開始當然反對了,主要是為她身體考慮。而且我們的兒子陽陽還不到4歲。”胡敏笑說,那時候佩佩一直跟家里人說,高分辨配型不一定能成功的,所以不一定會捐,大家都被她“騙”了,所以“家庭會議”之后,盡管大家還是反對,倒也不那么激烈了。
不過從那之后,佩佩開始有意識地給家人“洗腦”,經常冒出一些“捐的話,能救別人一條命啊”、“得白血病的都是些年輕人,聽說對方也很年輕呢。”之類的話。對家人反對的話,她就當自己沒聽見。今年1月,佩佩不聲不響跑到市中心血站做了HLA高分辨檢測,結果顯示完全吻合。
“怎么說呢,她覺得對的事情,而且能救別人的命,是好事。”李玉蓉說,佩佩身體不太好,以前一直想去獻血,幾次檢查下來都說貧血、血壓太低。但女兒從小就是個倔脾氣,又很熱心,所以盡管全家都心疼她,不過見她這么堅持,大家只能支持她。這幾天他們在杭州,在溫州的家人一天幾個電話,開口就是問“佩佩今天怎么樣?”
愛吃水煮魚的工程預決算員
佩佩說話很直爽,性格有點像男孩子。在同事的眼中,佩佩則是一個行走于“黑白兩道”的俠女
這幾天,佩佩的同學、朋友從媒體上看到消息,從溫州打電話鼓勵她。“都說要來迎接我‘凱旋’,還要擺酒席慶祝呢!”佩佩說話很直爽,性格有點像男孩子。在同事的眼中,佩佩則是一個行走于“黑白兩道”的俠女。
佩佩是溫州市排污工程建設指揮部的一名工程預決算員。在辦公室,她總是埋頭與紙張打交道,根據各種各樣的資料、單據進行工程預決算,此為“白道”;在排污項目工地,她需要帶上安全帽,穿上雨衣雨鞋,踩著淤泥,蹲著艱難地行走在排污管道中,檢查工程質量,此為“黑道”。
前天,記者特地去了一趟佩佩的辦公室,她的辦公桌上還整整齊齊地擺放著四大疊工程竣工資料。溫州市排污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柳瑞海說,因為指揮部工作人員不多,佩佩又是指揮部工程處唯一的女性,男同事們不忍心讓她鉆狹窄骯臟的排污管,不過她總笑著說:“沒關系,沒關系。”
得知我們要到杭州看望佩佩,同事們一定讓我們給佩佩帶去“加油!”這句話。“她是我們部室的女中豪杰啊,我們為她驕傲!”指揮部工程處處長陳建國說,捐骨髓給素不相識的人,不僅是無私,更是勇敢。
聽到同事對她的評價,佩佩說自己耳朵根有點發燙:“哪有那么夸張。我只是付出了一點點,而且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確實,生活中的佩佩很平凡,喜歡時髦的挑染頭發,愛吃水煮魚,還會和同事一起研究減肥的方法。不過,就像媽媽李玉蓉說的,“我女兒這次很勇敢”,當別人需要她的幫助時,佩佩站了出來。
護士:
改變了我對溫州人的印象
“你給別人捐獻骨髓這么偉大,我們當然得多照顧你啦。”護士沈海瑩聽說佩佩是從溫州來的,起初還不太相信。
“我們也碰到過不少反悔的志愿者,佩佩從一開始就沒有遲疑,好樣的。”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朱春美每天下午都會趕來看望佩佩,給佩佩講一些骨髓捐獻的知識,看看佩佩吃得如何、住得好不好。
朱春美告訴我們,全省目前登記在冊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有12000多人,但從2003年到現在,全省僅有11位志愿者最終捐獻了骨髓,佩佩是第12位。同時,佩佩還是全省第三位女性捐獻者。據朱春美說,每年其實初配成功的志愿者挺多的,但很多志愿者最終都因為“家人不同意、時間不允許”等理由反悔了。對此,他們也很無奈。
和佩佩聊天很輕松,也很開心,盡管她身體不舒服,講到高興的事情,她總會冒出一串笑聲。不過,我們的聊天常常被打斷,因為浙江省中醫院血液科的醫護人員常會進來看一下,每個人進來第一句都是問佩佩:“感覺怎么樣?”“這兩天應該說注射動員劑的反應是最厲害的,她都挺住了,表現得很勇敢。”醫生樊曉紅對佩佩也大大夸獎了一番。
“你給別人捐獻骨髓這么偉大,我們當然得多照顧你啦。”護士沈海瑩聽說佩佩是從溫州來的,起初還不太相信。她說,在她的印象里,溫州人會賺錢、很精明,這樣無償給別人捐獻骨髓的事情“劃不來”,沒想到溫州人也做。佩佩的義舉也引起省城媒體高度關注,《浙江日報》、《杭州日報》、《浙江衛視》等媒體紛紛進行采訪報道。
如果不出意外,今天下午和明天上午,佩佩將分兩次為遠在西安的白血病患者小周捐獻骨髓。“聽說一次要躺三個多鐘頭,兩手接上管子,還不能動。”盡管一個勁說自己挺得住,佩佩還是流露出一些緊張。不過,很快她又開始給自己打氣似的,微微笑了:“他(指小周)現在就等我這個救命了,我一定可以的。”
窗外,遠處的西湖在夕陽下微波粼粼,夕陽的余暉正灑在佩佩身上,給人特別溫暖的感覺。
來源:溫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