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忽略這樣一個群體,她們被稱為“艾滋媽媽”
盧洪洲是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副主任,4月25日晚,他正準備結束一天繁重的工作,此時手機響了起來。面帶倦容的盧洪洲聽到電話內容頓時來了精神。電話是上海市某郊區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打來——一名即將生產的產婦剛剛被篩查出是HIV感染者,必須馬上轉到公共衛生中心進行母嬰阻斷干預措施。
艾滋病的母嬰阻斷
盧洪洲腦海里第一個念頭就是“緊急剖腹產”,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嬰兒感染率。可是已經來不及了,產婦的宮口已經打開,必須經由產道正常分娩了。
盧洪洲和婦產科醫生馬上為這名產婦進行了緊急干預措施——產道沖洗。出生后的嬰兒也立即進行了沖洗,并喂服了嬰兒專用的抗艾滋病毒糖漿“維樂命”,同時抽血進行了抗體和核酸檢測。
很快結果出來了,抗體是陽性的,核酸是陰性的。“抗體陽性不能說明就一定感染了艾滋病毒,因為這個陽性抗體是母體帶來的,如果小孩沒有感染的話,(陽性抗體)會在一年半自動消失。”盧洪洲很慎重地解釋說,“核酸陰性,也只能說明小孩沒有在子宮里感染艾滋病毒,但是不能代表沒有在生產過程中感染,因為病毒要經過3~5天才能經嬰兒血液循環進到體內。所以要服藥6周后再做核酸檢測,明確是否感染。”
據了解,這名來自云南的產婦在生產之前很長時間就已經開始懷疑自己是HIV感染者,但出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及時進行孕前和產前檢查。而現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不要感染艾滋病毒。盧洪洲說,像這樣在懷孕之后或生產之前才開始阻斷干預以避免艾滋病毒垂直傳播的情況,在HIV感染的產婦中并不少見。“這給艾滋病的母嬰阻斷帶來了非常大的障礙。”
容容的心愿
今年32歲的容容,身材高挑,臉龐清秀,談吐知性,這一切很難讓人將她和艾滋病聯系起來。容容畢業于北京某重點大學,后來到澳洲留學念完碩士,回國后進入一家外企任職,享受著不菲的待遇,容容的一切令同齡人羨慕甚至嫉妒。但是她在感情上卻一直不順,用她自己的話說大概是高處不勝寒。在又一次失戀后,容容成了北京后海那個著名酒吧區的常客。一次偶遇的一夜激情,在無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容容感染了艾滋病毒。
由于積極治療,容容目前身體狀況還算不錯,同時還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真愛,愛人也是“圈中人”。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圈子,在這個圈子中大家定期聚會,相互交流抗艾體會,共同對抗病魔以及來自社會的歧視。在圈中,容容有幾個關系不錯的小姐妹,年齡都在30~35歲之間。近兩年,她們除了關注國際上艾滋病治療的新進展外,還開始關心關于艾滋病母嬰阻斷方面的醫學知識。因為她們有個共同的心愿:生一個健康的孩子。
“女人到了一定年齡,想成為母親就會成為一種本能,這種想法想壓制都壓制不了。”容容說,“但是這太冒險了,因為病毒傳給下一代的概率也很高。”
為了實現做媽媽的夢想,容容咨詢了一些國內外專家,目前國際上通過阻斷干預依然有1%的感染率。“醫生肯定是不鼓勵我們生孩子的,即使阻斷干預措施做得再好,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不感染下一代。”容容說,愛人鼓勵自己冒一次險,爭取那99%的希望,但自己還沒有完全打消疑慮。
產前檢查不夠
“中國是從2003年開始進行HIV母嬰阻斷(工作)的。上海基本上也是同步開始的。”盧洪洲說,從開始做母嬰阻斷到現在,上海市每年大概只有數例病人,而全國每年也只有幾百例。這和實際感染艾滋病的人數是不相符合的。
“目前西方國家通過HIV母嬰阻斷,由母嬰垂直傳播的感染率已經在1%以內,如果我們同樣進行全程阻斷干預的話,也能夠做到小于1%。”盧洪洲表示,目前國內在技術上不存在任何問題,影響母嬰阻斷實際效果的往往是孕婦的預防工作開始得太晚,一些病毒感染者要到生產了才到正規醫院進行HIV篩查,然后才開始進行阻斷干預。為了降低母嬰感染率,上海市衛生局從去年開始要求上海地區的孕婦必須在產前進行HIV篩查。
在專家眼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是造成中國HIV母嬰感染率較高的主要原因。盧洪洲講述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他上次在一家綜合性醫院產科遇到同一個病房的兩個產婦,其中一個是HIV感染者,但事先沒有檢查,要生產時才進行了產前檢查。兩個產婦在生完孩子之后還互相為對方的孩子喂過奶。之后感染者才拿到了確診的檢查報告。
“我希望社會都能夠重視起來,重視孕前和產前的HIV篩查,以便能夠配合治療進行全程母嬰阻斷干預,將新生兒的感染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盧洪洲說。
醫學和人性的尷尬碰撞
“如果孕前檢查出是HIV陽性,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我是不建議要孩子的。”盧洪洲教授說,因為即使進行了完整的全程母嬰阻斷治療,也同樣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嬰兒不受感染。“但是作為女性來說,有人覺得如果不做媽媽生命就不會完整。所以即使是陽性,還是有人堅持要懷孕生孩子。在夫妻雙方強烈要求下,我們只能給予醫學上的幫助。”盧教授介紹,他在法國時遇到一對雙方均是HIV陽性的夫婦,兩人堅持要孩子,而且妻子已經40多歲。在醫生指導全程干預下,最終妻子產下了一名健康的孩子。
據悉,目前上海進行的母嬰阻斷治療病例中,夫妻雙方都是HIV陽性者居多。但是現實中卻存在一方陽性一方陰性的情況。國外采取人工受精的方式來解決男性HIV陽性、女性HIV陰性懷孕生孩子的難題。先將男方精液中的病毒清除,然后再進行人工受精。“國內也有地方開始在做了。”盧教授透露。對于女性HIV陽性、男方陰性的情況,則是先對女方進行抗病毒治療,然后再冒險進行性生活或人工受精的方式受孕。“在女方抗病毒治療后,偶爾一次性生活,感染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當然也要冒險。”
也許沒有多少人會知道,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醫生也屬于艾滋病毒血液傳播的高危人群。盧教授說,在給第一例進行母嬰阻斷的產婦剖腹產時,婦產科主任非常害怕,因為一不小心,產婦的宮血可能就會濺到醫生的臉上甚至眼睛里。除了產前的精心準備,在剖腹產手術過程中,醫生的每一個動作都要非常到位,醫生之間彼此還要配合得很好。否則不是產婦或胎兒出現感染的意外,就是醫生本人發生這樣的意外。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充分的理解。”盧教授說。
來源: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