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 時,華山醫院2號樓10樓。這個11年前申城志愿者第一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地方,今天第103個佳話正在誕生。血液從捐獻者張錦香的右前臂流出,通過血細胞分離機,分離出造血干細胞懸液。
經歷兩次重大打擊
一臉平靜的張錦香是上海第二工業大學3年級學生,她有著絕大多數同齡人所沒有的坎坷身世。2004年,小張考進大學。隨后兩年里,接連遭遇了兩件最意外、最不想看到的事。2004年10月,她的母親精神出了問題。“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母親再嫁,結果給我生了個智障的弟弟。”母親的事情還沒解決好,父親又去世了。
勤工助學珍惜機會
失去了經濟來源的張錦香在學校參加了勤工助學,利用中午吃飯時間在教室擦桌子。張錦香很珍惜這份工作。有時候,下課晚了,她不吃中飯就跑去勞動。她還打了很多份工:賣手機、做收銀員、發促銷傳單。今年情人節,她又去賣玫瑰花。大冷天,一大早從淮海路走到南京路。等熬到晚上,好不容易收回了本錢,卻發現收進一張假鈔,一天的努力白費了。
突然懂事發憤學習
經歷了母親生病、父親去世的打擊,張錦香突然懂事了,發憤讀書。英語基礎很差的她開始苦攻英語。不管刮風下雨,每天到教室自修至深夜,不到晚上12時決不回寢室。終于四、六級考試都通過了,六級還考出了505分的高分,而且順利考出了英語中級口譯證書,現在還報考了高級口譯。3年來,她不斷獲得政府、學校的獎學金。她的生活費和學費就是靠獎學金、助學金、學校補助、打工和貸款湊出來的。
感恩回報幫助他人
張錦香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對社會充滿感激。“考慮到我家的情況,校領導和輔導員盡可能地在補助金和困難獎學金評定上向我傾斜。”小張說。去年她參加了義務獻血。
當張錦香得知自己的骨髓和別人配對成功時,非常高興。“我想告訴大家,我也可以幫助別人。”
【相關鏈接】
2003年以來,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已有1326人加入造血干細胞庫,至今已有3人捐獻成功。如此高的配對成功率,在上海高校中屈指可數。因為組織工作出色,二工大團委被團市委授予“上海青年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活動行動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