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一名叫苗春梅的癌癥晚期患者在《器官捐獻志愿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
主角:癌癥患者
關鍵詞:捐獻
本報吉林市電 6月初,吉林市癌友康復俱樂部松江東站站長求助本報,想為一名叫苗春梅的癌癥晚期患者,實現捐獻遺體和角膜的心愿。經過本報從中牽線搭橋,6月15日,苗春梅如愿在《器官捐獻志愿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她平靜地表示,捐獻遺體能讓自己多“活”十年至十二年。
6月7日 癌癥患者要捐遺體
上午10時,記者接到松江東站站長李海燕打來的求助電話,她說站里有一名叫苗春梅的乳腺癌晚期患者,生活貧困的她,因為得到很多好心人的救助,想捐獻遺體和角膜,周圍的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辦理,另外,癌友康復俱樂部里的另外幾名癌友也有意捐獻遺體或角膜。
接到求助后,記者隨即與吉林市紅十字志愿者工作站站長甄一菲取得了聯系。她當即表示,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安排。
在吉林市文廟對面的一幢舊居民樓里記者見到了苗春梅。苗春梅的精神狀況比預想的要好。她是2005年9月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的,不幸的是手術時癌細胞已經擴散。2007年1月,苗春梅二次手術,切除了兩處轉移到淋巴的病灶。禍不單行,手術做完不足一個月,她的丈夫不幸發生車禍死亡。一系列的打擊沒能摧毀苗春梅。很多同情她不幸遭遇的人,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了資助和鼓勵,為了回報來自社會的溫暖,她做出了捐獻遺體和角膜的決定。她告訴記者,她打聽過了,一具遺體保存得好,能用十至十二年,這相當于又多“活”了十至十二年。
再次聯系甄一菲時,她告訴記者,包括苗春梅在內的很多癌癥患者,因為不了解簽訂捐獻遺體或角膜志愿書需要征得家屬的同意,正式簽訂志愿書會要等一段時間,很多癌友正在做親屬的勸說工作。無論最后能簽多少,這么多癌癥患者想捐遺體還是讓她非常感動的。
6月11日說服父母
為了征得父母的同意,苗春梅打電話給住在榆樹農村的父母。聽說女兒死后要捐遺體,她的父母當即提出反對意見:“兩兒兩女就屬大女兒的命最苦,活著要承受各種不幸,死后總該得到安寧吧。”
苗春梅是這樣勸說父母的:“死后燒了就是一陣煙兒,留下還能有點用,將遺體捐了,全當另外一種活法……” 說服了父母,讓苗春梅感到一種輕松。
6月13日 祭奠丈夫
13日是苗春梅丈夫車禍去世的第100天。早上6點剛過,苗春梅就坐車趕到位于吉林市虎牛溝的一家殯儀館祭奠丈夫。她對丈夫的骨灰說:“相信你在天之靈會同意我的做法的。”
下午,李海燕站長興沖沖打來電話稱,第二天苗春梅正式簽訂《器官捐獻志愿書》。
6月15日簽下捐獻志愿書
苗春梅的父母相互攙扶著從榆樹趕到吉林市。上午10時許,苗春梅和父親苗景昌表情平靜地在《器官捐獻志愿書》上分別簽下他們的名字。簽字時,苗春梅的母親獨自坐在凳子上,不想講半句話。
李海燕告訴記者,其他癌友也將陸續簽《器官捐獻志愿書》。
來源:星辰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