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
女兒患尿毒癥 父親割腎相救
楊麗華,今年23歲,是海南師范大學2006級計算機專業的新生,家鄉在湖南省城步縣白毛坪鄉小言村。她曾經是海南師范大學2003級物理系應用電子專業1班的學生。去年2月下旬,她參加了海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專升本考試。然而,就在考完試不久,她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癥。 女兒患病的消息傳到家中時,父親楊本志正在田間勞動。他趕緊放下家里的農活,來到海南照顧躺在病床上的女兒。
那時小楊已經到了尿毒癥晚期,只能腎移植,而做手術需要費用10萬元左右。這對貧困的楊本志一家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因為缺錢,楊本志打算將賣腎救女,在女兒堅決不同意的情況下,他才作罷。
后來,小楊的不幸遭遇得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全校師生和市民們紛紛捐款,楊本志也通過四處籌集,從信用社貸款等方式,最終為女兒籌集到了手術費用。
女兒快做手術了,楊本志堅決要將自己的腎臟換給女兒。經醫生檢查,楊本志的腎臟符合條件。小楊的腎移植手術進展順利,在隔離房里呆了2天后,她的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但她開始未能見到父親,因此十分擔心。
大約又過了6天,楊本志拖著虛弱的身軀,來到了女兒的病房。原來楊本志手術以后身體非常虛弱,在病床上躺了6天,剛剛能夠下床走路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病房看望自己的女兒。小楊看見父親的臉消瘦了很多,臉上毫無血色,眼睛深深地凹了進去?!鞍职帧?小楊痛哭起來。
看著自己的女兒沒事,楊本志如釋重負。
父女情深
千里之遙電話線緊拴父女心
去年9月中旬,小楊重新開始了嶄新的學習生活。
“從小到大,爸爸在我心目中是慈祥的,他最牽掛的人就是我。”小楊說。
從湖南到海南有千里之遙,但是她和父親的深厚感情并沒有被時間和空間隔斷。他們平時聯系的途徑,就是平均1-2周通一次電話,這些對父女倆來說,都成了一種習慣,到了周末,只要家里沒有接到小楊的電話,父親的電話就打過來了。他們相互問候身體的狀況,開心地聊幾句。
今年春節,為了省錢,小楊沒有回家,除夕之夜,看著宿舍外面的星光閃閃,她越發增添了對父親的思念。拿起電話,撥通了那串熟悉的數字,電話通了,接電話的是父親。父女倆互相送去節日的美好祝愿,而淚水此刻正在他們各自的眼眶里回蕩。
大學生活中,小楊還是面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挑戰。她每天還要吃抗排斥藥和護肝、胃的輔助藥物。每個月需要花費醫藥費至少1500元。而為了給她治病,家里早已債臺高筑??伤龥]有被困難嚇倒,仍然堅持刻苦學習,她的心中有一個信念:“是父親給了我兩次生命。我一定好好生活,走好自己的路,好好報答他的恩情。”
父親節到了,小楊也近一年沒有見到父親了。她說,她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小時候緊緊偎依在父親的懷里,看著父親幫她削鉛筆。一圈圈木屑掉在地上,一枝鉛筆削好以后,小伙伴們都非常羨慕。
本報記者連線湖南:
愿用自己的生命換女兒健康
6月14日晚上,記者撥通了小楊家里的電話,采訪了她的父親楊本志。勞累了一天的楊本志,說話聲中帶著一絲疲憊。
記者:您現在身體情況怎么樣?
楊本志:我現在身體恢復得還可以,只是不能下地干重活了,走路沒有以前走得快了,用力的時候傷口還會隱隱作痛。
記者:醫生說,您不能干重活,要多休息。那家里的農活怎么辦啊?
楊本志:沒有辦法啊,我是家中惟一的勞動力,小楊的母親也近60歲,我還有一個80多歲的老母親需要照顧。我只能繼續扛著這些擔子,這些都是我分內的事情,我得完成任務。現在家里借錢開了個小店,再養點雞,賺點錢寄給女兒用。
記者:您后悔給女兒獻腎嗎?
楊本志:不后悔。我是她爸爸,從小我就特別疼愛她,小小年紀她就受這樣的苦,這是我應該做的。
記者:您不擔心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
楊本志:只要女兒能夠健康、快樂地生活,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換。
來源:海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