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自己捐獻的角膜用于科研,而非讓需要者重見光明之后,一位好心人士昨向武漢市紅十字眼角膜庫提出:取消捐獻眼角膜。
對此,武漢市紅十字會眼角膜庫執行醫生李貴剛深表遺憾,同時也有一絲不解。
武漢市紅十字會眼角庫設在同濟醫院眼科,于2003年10月1日起接受社會捐贈。李貴剛醫師說,3年多來,登記捐獻的人數從起初的幾例逐年遞增,如今已有122人在該眼庫完成了志愿捐獻眼角膜的合法登記。到今年6月,已有23人實現了捐獻(角膜捐獻須在志愿者去世后完成)。
據介紹,實現捐獻的23人中,5人的眼角膜用于臨床移植,共有10名致盲性角膜病人從中受益重獲光明。另18名捐角膜的愛心人士因罹患重病(全身轉移的惡性腫瘤、乙肝等),按照醫學標準,他們捐獻的角膜沒能用于挽救他人,而是用于臨床科研和教學。
李貴剛說,部分志愿捐獻者都強烈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夠用于挽救他人,而非科研。正是這種急于救人的“實用思想”,最終讓少數志愿者最終放棄了捐獻。
眼科專家解釋,用于移植的角膜可以讓兩個人重見光明,相比之下,用于科研的角膜則可以讓更多的眼病患者受益,因為科研的目的是尋找角膜疾病的發病機理和預防方法。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相當于挽救了所有的致盲性眼角膜病患者,意義更大。
據悉,僅同濟醫院眼科,每年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就有300—400人,眼角膜始終供不應求。該眼庫至今仍是零庫存———絕大部分患者仍在苦等捐獻者。
來源:荊楚網-楚天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