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方都在捐錢,近一年了,還是湊不夠兒子做手術所需的20萬元。昨(27)日,從華西醫院的檢查報告中得知自己的肝可以移植給肝功能衰竭的博士生兒子后,成都龍泉驛區黃土鎮長伍村的57歲村民毛安蓉是喜中有憂。喜的是,生命垂危的兒子有了一線生機;憂的是,這20萬元的費用到哪里去籌集呢?如果籌不到錢,在生死線上掙扎的兒子還能活多久呢?
事件:博士生肝功能衰竭
昨日上午10時,成都市第十人民醫院三病區二樓病房,記者見到電子科大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的博士生冷文建時,他正躺在病床上與60歲的父親冷開洲相對垂淚。
“他以前氣色要好得多!”指著一臉焦黃的兒子,冷開洲是又愛又憐。
老人說,兒子去年六七月份無意中發現自己臉色不好,就去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肝上出了問題。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也為了不影響學業,他一直暗中治療,不肯住院。后來病情越來越嚴重后,家人朋友才得知情況。這之后,兒子先后到華西醫院、成都市第十人民醫院做了幾次檢查。結果表明他的確患了病毒性肝炎,并且肝已經硬化!
成都市第十人民醫院三病區肝病區何盛華主治醫生告訴記者,冷文建的肝已萎縮,功能已壞死,只有肝移植才是最好的辦法。目前,確定只有親體移植肝才是救治冷文建的可行辦法。
現狀:救命需要20萬元
昨天下午1時,在龍泉驛區黃土鎮長伍村口,騎著三輪車的毛安蓉與記者不期而遇。她是去街上賣菜,目的是想盡快籌齊兒子的手術費。
白發蒼蒼的老人說,得知兒子患病后,他們老兩口把家里1200元的積蓄全部拿了出來,但沒幾天就用光了。兒子住院后,隨著病情的加重,花費更大。至今,他們家里已背上了2萬元債務。
“如果沒有各方的關愛,我的孩子撐不到今天!”父親冷開洲說,孩子患病后,就讀的電子科大十分重視,先后組織了幾次捐款,此外,龍泉驛黃土鎮黨委、政府也捐了6000元錢,還在鎮上設有多個捐款小組、捐款箱。
對于社會關愛,母親毛安蓉在感激之余,也有著深深的憂心,“這些錢斷斷續續用得差不多了,可他做肝移植手術前期費用就達20萬元左右,這么大的資金缺口,我到哪去找呢?”
背景:他是村里的驕傲
“這孩子,可是我們村上的驕傲呀!”長伍村談村民說起冷文建,可說是家喻戶曉,因為他是這個村上唯一考上博士生的“才子”。
“我們在他身上花了無數心血!”父親冷開洲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為了供兒子讀書,他和老伴在村上的磚廠里打了20多年的工。每個月那微薄的薪水一領到手,他們就送到兒子手上,并叮囑他:“這些錢來之不易,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啊!”
兒子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大學畢業后,考上了研究生。畢業工作一年后,他又考上了博士生。這期間,兒子讀書的學費、生活費全是老兩口在磚廠打工、或賣菜一點點掙來的。
“要說在他身上到底花了多少錢,我還真說不清,”母親毛安蓉說,“有他這樣的兒子,我們就是花再多的錢也是值得的!”她說,現在醫院檢查報告證明她的肝可以捐給兒子后,她只要籌齊了手術費,就會馬上給兒子移植肝,“為了他,我愿意做一切事情。”
學校:他太過刻苦了
“我們學校肯定要盡全力!”昨日下午4時,電子科大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研究生輔導員李自恒告訴記者,冷文建是一名很優秀的博士生,今年畢業。在校期間,他寫有8篇在國內外引發關注的論文。他現在身體出了意外,可能與他專注于學習、實驗,忽略身體有關。他得病后,學校截至到6月21日,就捐了8萬元左右的錢。現在,捐款還在繼續。
對于冷文建做手術出現的巨大資金缺口,李自恒說,學校會盡最大努力去幫忙。
思考:光靠捐助夠不夠?
現在得了重癥,除了家里東湊西借外,幾乎全靠社會各方的關愛。但目前手術所需的20萬元錢,又到哪去找,冷文建很茫然。
“如果我當時辦了醫保,形勢可能要好一點!”躺在病床上的冷文建說,他進學校時,沒有想到辦理醫保。而記者昨日下午從有關方面了解到,就他現在的病情,即使辦了醫保,按照醫保的最大理賠,他也只能報6萬元錢,這與所需的20萬仍有很大差距。
要想救助冷文建這種情況的人才,社會或者政府部門應有更好的救助機制,光有援助是不夠的。
來源:四川在線-天府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