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4日 09:52:31 來源: 廣州日報
目前,佛山新生兒疾病篩查普及率達到96.7%,篩查中發現的三種新生兒疾病患兒都可以得到免費治療,但仍有少數偏遠地區或非醫院生產的新生兒錯過了篩查,還有不少人為了治療孩子的先天疾病耗盡了心力財力,卻不知道可以參加免費治療。
佛山市新生兒篩查中心區長劉海平提醒家有患兒家長,平時要注意飲食和生活細節,避免誘發孩子病情。例如廣東常見的蠶豆病患兒,除了避免吃蠶豆之外,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樟腦丸也是可怕的誘病“殺手”。
佛山市衛生局局長戚耀方指出,作為人生第一次健康體檢,新生兒疾病篩查非常重要,新父母如果不夠重視會導致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危險。
“三滴血”可知寶寶是否健康
在醫院產科生產的產婦可能會留意到,寶寶出生的第三天,醫生會用針刺寶寶足跟部,取出三滴血,這就是新生兒篩查的血樣了。血樣快速被送往新生兒篩查中心檢測,篩出可疑病例,醫院便會通過短信、電話等形式告知父母,送寶寶到醫院接受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和進一步檢查,一旦確診,在臨床癥狀出現前得到治療,就可以避免成為“癡呆兒”。
醫生提醒說,新生兒篩查可檢出絕大部分的高度可疑病兒,篩查的靈敏度為95%左右,但有些因素可能影響實驗結果,如早產兒、低體重兒、雙胞胎、喂奶延遲、標本污染等。家長一旦接到復查通知,表示孩子可能患病,必須盡快帶孩子來院復查,以便盡早確診治療。沒接到通知的新生兒仍需定期到各婦幼保健機構進行常規隨訪,以保障孩子正常生長發育。
另外,即使錯過了第三天的取樣篩查,新父母仍然可以自行帶孩子前往醫院參加檢查。
小知識
蠶豆病要遠離樟腦丸
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俗稱“蠶豆病”,在廣東地區很常見,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類病人因紅細胞膜上缺乏一種保護紅細胞的酶“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在服用某些藥物、食物和接觸某些物品時會使紅細胞破壞,引起急性溶血、黃疸、血紅蛋白尿、貧血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不過患兒平時是健康的,此病不影響小孩的體格發育,也不影響小孩的智力發育,目前尚無法治療,只能提示預防。
佛山市新生兒篩查中心區長劉海平介紹說,蠶豆病患兒的飲食必須遠離蠶豆和扁豆,但其他豆類都沒有問題。需要十分注意的是,平時感冒吃藥或上醫院一定要跟醫生講清病史,阿司匹林、維生素K,以及中藥中的薄荷、樟腦、牛黃解毒丸等常見藥物都容易誘發溶血,一定不能碰。平時要避免在衣櫥里放置樟木箱、樟腦丸等;哺乳期的媽媽也要避開相關的藥物。
PKU患兒要吃“素”
劉海平介紹,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染色體隱性遺傳代謝病,治療越早,效果越好。因為患兒剛出生時外表無異常,但三個月左右就會逐漸出現頭發變黃、皮膚白,全身和尿液有特殊鼠尿味,不能抬頭;6個月時更明顯,甚至出現抽搐。如果在出生1個月內及時發現,接受正規治療,多數不出現智力損害;否則就會導致智力低下。
PKU以飲食治療為主,其原則是控制苯丙氨酸在血液中的濃度。所以PKU患者一生都不能吃肉、蛋、魚等含蛋白質的食物,要一直接受醫生的指導服藥治療,控制飲食。
“甲低”患兒要補碘
據介紹,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癥(CH),俗稱呆小病,其癥狀在新生兒期往往也是隱匿的,容易被家長甚至醫生忽視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導致對腦發育產生不可逆的損害。未經治療的患兒在嬰幼兒時期便會出現智力低下、生長發育落后等癥狀,嚴重時可有心肌、肝腎功能損害。經新生兒疾病篩查發現并進行早期治療的患兒,絕大多數體格和智力發育正常。
“甲低”癥的治療是以甲狀腺素替代療法為主。只要堅持規則用藥,病孩一般都能正常地生長發育,長大后能勝任成年人的工作并組織家庭。要注意多吃海產品補充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