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報網(wǎng) 日期:2007-07-04 12:58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宿舍里,記者見到了楊昊。他是一個文弱清瘦的男孩,身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他身體顯得很虛弱,握手的時候記者感覺到他的手冰涼。說起自己的病情時,楊昊平靜而樂觀,臉上總是帶著靦腆的微笑。
鼻血流得怎么都止不住
喜歡學習各種語言
在老師和同學眼里,楊昊是一個非常有語言天賦的人。
楊昊說:“我上高中時就對外語非常感興趣。高考只考英語,大家都在做英語習題,我卻通過郵購教材自學日語和韓語。
法語是楊昊的專業(yè),在不放棄英語學習的同時他還選修了德語。而在他宿舍的書架上,記者發(fā)現(xiàn)上面還有《標準日本語》、《速成意大利語》、《韓國語入門》等教材,他甚至還開始學習歐洲人的“文言文”——拉丁語。當有人懷疑他會因此疲于應付而影響主業(yè)的時候,他卻在每次班級考試中都能進入前五名。上學期期末,楊昊在被診斷患再生障礙性貧血,住院3周
之后,沒有做任何復習的他堅持參加了非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并考出了591分的高分。
家境貧寒卻不愿麻煩別人
“楊昊性格比較內向,話不是很多,但和我們相處得都很好。他待人特別真誠,和他相處久了,能體會到他性格中的一股倔強、一股可愛的俠義之氣。”和楊昊同班而且同宿舍的好友賈衛(wèi)濤說。
楊昊來自安徽懷遠縣的一個清貧的農村家庭,父親是一位小學教師,母親在家務農。他每個月的生活費很有限,生活也比較儉樸。
二外法意語系負責學生工作的陳老師介紹說:“楊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很愿意幫助別人,卻從來不愿意麻煩別人,甚至到了有些固執(zhí)的程度。我剛調到法意語系不久,學校下來一批申請貧困助學金的名額,我看了學生的材料,覺得楊昊家庭比較困難,學習成績也很好,具備申請國家貧困助學金的條件,就找他談話,可是談了幾次他都執(zhí)意不接受,最后我們只好把名額給了別的同學。”
“在他的病情確診之后,我們老師同學就想開展募捐活動,楊昊也是堅決不同意,并且想讓知道他得病的人盡量少,說自己不愿意麻煩別人。我當時還找了他的同學們勸他。直到最近找到了與楊昊骨髓相匹配的骨髓類型,我們才正式開展了救助活動。”陳老師說。
夢想成為外交官
目前楊昊采用保守療法治療,每月需要7000多元的費用,由于其中很多藥屬于自費藥,因此除去公費醫(yī)療報銷的部分,他自己每個月需要承擔2700元左右的藥費。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較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尤其適用于重癥患者。但是,骨髓移植手術需要的費用為40萬元左右,其中大部分無法報銷。
對于多數(shù)家庭來說,40萬元的治療費用都是一份重擔。現(xiàn)在,二外法意語系的師生全部動員起來,“我們不能讓楊昊再為治療費用擔憂。”老師、同學們都在積極為救治楊昊的病而努力。全系師生共捐助了4萬余元,其中一個班的捐款就超過3000元。系里的法國外教LUC甚至從巴黎籌來了2000歐元藥費。但這些只能維持目前每月的藥費支出,如果做骨髓移植手術則遠遠不夠。
在得知已經(jīng)找到了與楊昊相匹配的骨髓配型后,同學們對楊昊能夠戰(zhàn)勝病魔,重新回到他們身邊更加有信心了,他們分成了若干工作組,通過一切可能的渠道尋求救助。
在采訪楊昊的過程中,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記者。“病好了,我將來的理想是做一個外交官。”楊昊靦腆地笑著說。
新聞提醒
再生障礙性貧血,又名全血細胞減少癥,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導致的一種全血減少綜合征,其特征為造血細胞缺乏,骨髓造血組織被脂肪組織替換,外周血液中全血細胞減少,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shù)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主要癥狀是貧血、出血和反復感染,是危害青、少、壯年身心健康,使患者五臟六腑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組綜合征。在血液病中再障和白血病死亡率占80%,急性再障和白血病的死亡率占95%,故再障素有“軟癌”之稱,白血病有“血癌”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