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晨光微曦中,29中的操場上都會出現一個人影,圍著操場一圈又一圈地跑著……他是換肺人周海泉。
“每天跑10圈,4000米,一天不落”,眼前的周海泉紅光滿面,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而在去年6月29日之前,周海泉只能靠氧氣維持微弱的生命。昨天是周海泉換肺一周年的日子,江蘇省人民醫院特意為這位特殊的患者舉行了“生日派對”。
手術前吸氧
維生周海泉有數十年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史,每年都會因為肺部感染、呼吸困難住院治療,是醫院呼吸科的“常客”。老伴朱桂云說,到去年周海泉的病越來越重,最后家里只能買了一個氧氣瓶回來,給老周吸氧,“一天一夜,一瓶氧氣都不夠”。而老周自己則更感覺難受,“氣喘不過來,躺也不是坐也不是,頭發掉了、牙齒松動、視力下降……”
手術后每天跑4000米
2006年6月底,江蘇省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張石江教授帶領肺移植團隊,歷時5個多小時,成功為周海泉施行了肺移植手術。去年9月份,喜獲新生的周海泉順利度過了感染、排異等難關,康復出院。
出院后的周海泉再次感覺到生命的活力,“我又能暢快地呼吸了,頭發也長起來了,不需要人照顧了……”
重獲新生的周海泉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生命,每天早上,65歲的他都準時來到家附近的29中操場,進行早鍛煉,人們由此也能看到一個六旬老人與生命不惜抗爭的腳步。
■新聞附件
肺移植難度最大
昨日,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胸心外科專家陳亦江教授透露說,到目前為止,省人民醫院已能獨立開展心、肺、肝、腎等人體所有大器官的移植,而在所有的器官移植中,肺移植的難度最大。“因為肺是開放性器官,手術后并發癥多、細菌感染的機會多、開放引起的灌注損傷比任何器官都大。”專家說。
來源:金陵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