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博客 > 高耀潔 > 日志 2007-07-05
中國艾滋病感染的特色
高耀潔
中國的艾滋病主要感染途徑是經血液傳播,多數人因貧困賣血或因遇疾病、手術輸血感染的。造成艾滋病在中國流行和蔓延,這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在艾滋病防治領域仍存在兩大問題:
一、中國艾滋病傳播的特色與“血禍”難禁之源
自1996年以來,我為了調查艾滋病真實情況,曾走訪過十幾個縣,幾十個鄉鎮,幾百個鄉村,見了幾千名感染者和病人。大部分是賣血或輸血傳播感染艾滋病,少數是母嬰傳播和夫妻間傳播。這些人大多生活在農村,文化水平很低,缺少防范意識。我并不否認吸毒傳播或性傳播是艾滋病的途徑之一,但是、是次要的。2003年晚秋我對兩廣及云貴川邊遠地區進行過半個多月的暗訪,那里也是單采血漿站,許多人感染艾滋病是“血禍”造成的。
自2006年5月下旬,我開始收集輸血感染艾滋病的典型案例,到八月下旬,已收集到四十余例,其中不乏2000年以后輸血感染艾滋病的病人,還有在北京醫院手術輸血感染艾滋病的兒童。
1997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明確規定實施無償獻血制度。從此,“血禍”逐漸由公開轉入了地下。艾滋病不是河南專有的,更不是僅僅存在上蔡縣文樓村等地,是全國性的問題。新華網2005年12月2日曾經報道,吉林省德惠市的宋某,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在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期間,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先后15次參加供給血庫的賣血活動,造成至少21人感染了艾滋病。《公益時報》2005年11月30日報道,黑龍江北安農場醫院非法采血導致至少19人感染艾滋病。而跨省賣血感染艾滋病的事例,也是數不勝數。其他如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安徽、山東、新疆等省市因賣血或輸血發生了艾滋病大面積流行。
請看,2006年6月7日,有關報道“賣血老人和衛生官員的寶馬” ——貴州省" 血漿經濟"憂思錄 夏泉
今年四月初,在貴陽市打工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位老鄉向記者反映,他們那里一些五、六十歲老人利用別人的身份證、戶口薄冒名頂替,也加入到賣血行列中。此后一位曾在某個血液制品公司工作過的業內人員也告訴記者,雖然國家這幾年三令五申,省衛生廳也組織多次檢查和整頓,但一些單采血漿站仍然違規操作,存在降低供漿員標準、跨區采漿、頻采、超采等違規違法行為,牟取暴利,且手法越來越隱蔽。記者從四月八日起半個多月,陸續調查了盤縣、普定、羅甸、惠水、長順、黃平……等十多個縣的單采血漿站。
……
為什么“血禍”難以制止,其原因有三:
1,醫院臨床病人用血缺口太大,因此臨時賣血、輸血現象難以杜絕。特別是偏僻地區的醫院,離血庫比較遠,運送和保存血液的經濟和時間成本高,急診需要用血時,醫生就直接找賣血人員抽血,輸給病人。如,吉林和黑龍江的輸血感染艾滋病案件,都發生在2003、2004年。當然還有其他省市,均是病人遇到需要輸血的情況,醫生直接找賣血者抽血,不曾進行HIV抗體檢查,造成血禍性艾滋災難。對以往庫存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未能得到徹底地清除。故在2006年2月,在某省城某大醫院出現了因輸血感染艾滋病的老人,當家屬提出質疑時,醫院說:“我們用的是省中心血庫的供血……”。
2,血液行業利潤高昂。2004年11月,我在外省的非法血站現場目睹,賣血漿的活動時間是在夜里12點到次日6點進行的,農民賣出800cc血液才換來80元錢。醫院的臨床用血每100cc不低于100元。因此,有些人用盡各種方法,地下經營血站。有個姓莫的“血頭”親口給我說:“經營血站這門生意,老來錢(很掙錢)啊……” 據2003年9月20日《經濟半小時》報道,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發現跨省賣血。進一步說明了“血頭”是不肯輕易放棄這門生意的。另一種情況,近年來醫德缺失,為了牟取暴利,對不必要輸血的病人,醫生也說服他們輸血,是為了得到回扣。如2005年8月23日和9月1日,兩次輸血小板的嬰兒周楓林(2004年10月22日出生)而感染艾滋病,于2006年6月9日死亡,他來到這個世界上只生存了十九個多月,見照片。
3,義務獻血者,許多地方出現了冒名頂替現象。我國獻血法第六條規定“國家機關、軍隊、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動員和組織本單位或者本居住區的適齡公民參加獻血”。許多企事業單位的干部、職工,對獻血沒有正確認識,擔心獻血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因此,他們出錢找一些農民工或流動人員,未經體檢冒名頂替參加義務獻血。如某中醫院的兩個大夫不愿參加單位組織的義務獻血,臨時找了兩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打工妹,頂替她們獻血,所幸的是被血庫工作人員發現,沒有造成惡果。而像這樣的事情,是否僅此一起?誰也不知道類似事件會有多少。
二、 欲發艾滋財者眾多,令人擔憂:(下文另有敘述)
為什么在防治艾滋病工作中出現如此嚴重的問題,究其原因是道德缺失,對艾滋病如此蔓延下去的嚴重后果缺少正確認識。故不能正視艾滋病流行的真實情況,封閉民眾正常的知情權力,只知賺錢致富,又造成對艾滋病病人、感染者及家屬的歧視和敵視,促成他們的叛逆心理或過激行為,影響社會治安的穩定,令人擔憂。
1,目前,我國對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一方面力度非常不夠,特別是基層農村地區,嚴重缺少艾滋病防治的資料。另一方面大量的宣傳過分強調吸毒傳播、性傳播和避孕套的功能,而不能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血液傳播的真相。使病人認為艾滋病是“丑病”、“臟病”而不敢公開身份,到處流浪。現在鄭州有些賣水果的、賣小吃的、賣菜的、打掃衛生的,就是怕歧視而逃出來的艾滋病感染者或家屬,我都認識他們。更可怕的是不少人對艾滋病的傳播漠不關心,你要問他艾滋病知識,他很不耐煩地說“我不嫖娼,我不賣淫,我不吸毒,我不會感染艾滋病”。如此下去,對控制艾滋病的傳播起了負面作用。
2,艾滋病人因受歧視或敵視,而出現了仇視、報復社會的現象。如平輿縣的李志星,全家因為賣血感染艾滋病。他在一個早晨殺死8人重傷1人后自殺。李志星殺人的原因,是被發現感染艾滋病后,受到村民的歧視、排擠和孤立,心里積怨得不到排解,殺人是變態的發泄。另外,還有些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或家屬,心中怨恨,有人“扎艾滋針”報復社會。“碰瓷”、劫車、偷盜、打架、敲詐無辜者等擾亂社會治安現象,在不少地方發生。
3,關于艾滋病造成的孤兒問題,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量的孤兒出現了,孩子們的生存、心理、教育等誰能全面來管?幾個孤兒院能解決問題嗎?福利院不是最好的方式,雖然家庭助養是有利于兒童成長的方式,但執行起來也是困難重重,不少人甚至在“孤兒”身上大做文章,發不義之財。
綜上所述,中國艾滋病防治領域最主要是血液傳播艾滋病的問題,血液傳播途徑不能斷絕,艾滋病病人繼續增多,種種社會問題就會日漸增多,還有經濟的損失,老人和孤兒生活的困難。天呀!誰能解決得了!希望大家做艾滋病工作,從根源上來研究、來解決,重視血液傳播艾滋病的問題,才能杜絕艾滋病悲劇的繼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