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7月06日16:09 云網
在黨和政府關懷和社會共同救助下,隴川縣88名艾滋致孤兒童在縣第二小學同圓讀書夢,沐浴陽光溫暖,與眾多學生一道共同求學發展。
2005年9月,按照隴川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隴川縣第二小學對各鄉鎮的88名艾滋致孤兒童實施了集中就學。這些小同學入學后,縣委、縣政府拿出了2萬元資金解決他們的伙食費問題;縣教育局給他們送來了部分生活必需品,并在寄宿制經費上給予傾斜;縣民政局給他們送來了被褥和大米;縣女領導干部聯誼會給他們買來了枕頭和床單;各鄉鎮政府為他們購買了餐具、校服和平安保險;社會各界紛紛向他們捐款捐物,英國“救助兒童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國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美國“浩德兒童服務中心”等國內外社會團體和林南濱等愛心人士對他們實施了生活救助。
這些小同學入學后,隴川縣第二小學根據他們年齡的大小和原在鄉下就讀的年級層次分插在學校1至6年級的寄宿班就讀,安排責任心和工作能力強的教師到寄宿班任班主任,并要求班主任每兩周向學校匯報一次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小同學入學缺少教材,學校立即為每個人復印了暫用教材,確保了學習之需;入學第一天起,學校就對每個小同學的住宿作了精心安排,所住宿舍每晚都有教師陪宿,維持宿舍秩序,負責學生安全。
這88名同學,年齡最大的15歲,最小的6歲,到新學校前大部分都是被鄰居、親戚收養,缺乏母愛、父愛親情和“溫暖的家”。為給他們補上“家教”一課,給他們營造“溫暖的家”,學校在德育課中增加了“家教”內容;在全校師生中長期開展“獻一分愛”活動,鼓勵師生向他們捐資捐物;建設了“兒童活動中心”,修建了乒乓球臺、千秋架,購買了4臺電視機,每天放學后和雙休日都組織他們參加打籃球、玩游戲、唱歌跳舞、看電影電視和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作文競賽等活動;教師自發成立了“愛心小組”,課余與他們“玩耍”,從中教他們為人做事的道德規范;眾多女教師雙休日放下家中家務,到學校教他們整理床鋪、洗衣、洗澡……陪他們過好每個星期天。學校和師生們的真情深深地打動和教育了他們,他們在作文中表現出的共同感受就是:“學校就是我溫暖的家,老師就是我的媽媽和爸爸1
通過學校師生近兩年的共同努力,88名新同學大部分學習成績普遍上升,在校的各方面表現都有較大進步,部分同學還進入了班級優秀生行列。(記者 梁保衛)